双脚丈量沂蒙山的“千塘万渠” 记首届“沂蒙水利奖章”获得者肖怀俊

临沂日报 2019-12-25 15:51 大字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因素,水利设施要建好,水资源要保护好。这是首届“沂蒙水利奖章”获得者、在水利系统工作了43个年头的老前辈肖怀俊的感悟。1958年春,肖怀俊进入临沂市水利局工作,43年的时间,有水利工程的地方,就有他的身影。耄耋之年的肖怀俊说起水利这个话题,心里有热爱,眼中有光彩。

1956年,18岁的肖怀俊毕业后来到沂蒙山区。带着满腔热情和梦想,加入到山东省山区规划队。培训半年后,1957年,肖怀俊带着所学的知识到蒙阴县做起了山区规划工作。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肖怀俊感慨,当时交通不便,从蒙阴县城到岱崮镇他坐了2天马车才到。

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开,万和鸟鸣。这是当时山区规划工作提出的一个口号,也是山区规划工作发展的目标。“当时山区比较穷,我们做的主要工作是对农林牧副渔、山水田林路的发展规划。在此期间,我们还修建了一个小水库,用于蓄水解决农田灌溉问题。”肖怀俊回忆道。

1958年春,肖怀俊来到临沂市水利局工作,从此与水利结下了不解之缘。同年夏天,他参加测量了莒南县十多座水库的地形图。“一个夏天的时间,我们测量过相邸水库、大山水库、大山后水库……”耄耋之年的肖怀俊,说起当年勘测过的十多座水库仍然记忆犹新。

在山里水库测量任务完成后,肖怀俊所在的测量小组成员一起登上水库附近的一座山。“58732,测到山里山,日落登山观,披星把家还。这是当时我们编的顺口溜,60多年过去了,我还记得特别清楚。”肖怀俊说,在他看来,水库地形图就像每一座水库的“身份证”,水库地形图上的每个数据,都是他和同事走过山山水水,一步一个脚印丈量出来的。作为提供身份信息的人,肖怀俊对待测量工作细致认真又严谨,他始终坚信只有测量精准后,才能根据测量数据准确定位出水库堤坝修在哪里,修多高。

1958年秋后,肖怀俊到陡山水库参加水库建设施工工作。为了测量的精准性,肖怀俊从陡山水库施工现场出发,步行了6个小时到日照拿经纬仪。

陡山水库建设中,肖怀俊主要负责放水洞的施工。为了在第二年汛期来临之前将水库建成,陡山水库的建设者们都加班加点的工作。回忆起当年建设陡山水库的情景,肖怀俊告诉记者,他印象最深的是1958年的冬天。“那个冬天特别冷,最冷的时候晚上气温降到-18℃,当时条件很艰苦,我们住在山坡上临时搭建的棚子里,用木头当枕头,冻得睡不着。怕冻坏已完工的设施,我晚上不睡觉在放水洞里烧火提高温度。”肖怀俊回忆时感慨道,1959年汛期来临之前大坝筑起来了,感觉吃的苦全值了。

20世纪80年代,肖怀俊主持编写了《临沂地区水利志》。1988年到1998年的10年间,肖怀俊在中德水利粮援项目办公室从事整个项目的实施,在省项目办的指导帮助下,争取到德国600万马克和2万吨小麦的援助,为沂水、沂南、平邑、费县、蒙阴、兰陵的贫困山区,解决老百姓吃水难、水土流失和节水灌溉等问题,受到山区老百姓的欢迎,成为中德合作的典范。

1991年肖怀俊获得水利部荣誉证书,1993年被省厅评为全省水利系统先进个人。在水利系统工作的43年,临沂市大大小小的水库、水渠,与水利工程有关的,肖怀俊都走了个遍。“我一辈子跟水打交道,沂蒙山区号称‘千塘万渠’,43年的时间我走了好几遍。”肖怀俊说,临沂有水城之称,作为水利人他感到骄傲。

临报融媒记者 郇恒雪

新闻推荐

康养圣地 生态沂蒙 □临报融媒记者 潘凤娟

“在这里吃得好住得好,还有医疗保障,以后就等着享福吧!”冬日早上,温暖的阳光洒在蒙阴县汶河畔,80岁的王振兰从托福养护院养护...

蒙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蒙阴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