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里的水果奔向“一带一路”
“我们这里到处都是山地,几十年前一年到头的收成也只能维持温饱,哪能想到现在水果都能卖到国外啊。”今年50岁的蒙阴县宗路果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宗路回想起年轻时挑担推车到处贩卖苹果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
蒙阴县野店镇茅坪村四周环山,适合发展果品种植。30多年前,村民把承包的山岭开垦出来,种上了苹果树。但是由于没有硬化路,水果都运不出去,也卖不上好价钱,村民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别说运果品,就连村民外出都十分不便。小时候,村里一条硬化路都没有,更别谈高速路了。”村民对路的渴望盼在心里,写在脸上。后来,村民们日盼夜盼的路终于“来”了。2000年,京沪高速公路临沂段贯通;2002年,蒙阴全县465公里县乡公路全部实现硬化;2003年,国家实施“村村通硬化路”工程,蒙阴县两年时间硬化农村公路895公里,以县道为依托,村镇通联的路网结构正式形成。“出行靠脚掌,运输靠肩扛”已成为过去,山沟沟里的瓜果梨桃有了“出路”。
“我从1992年退伍回来后,就一直从事果品的储藏、购销,2002年创办了合作社,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看着道路越修越好,交通越来越便捷,刘宗路牵头成立了宗路果品合作社。有了通畅的物流体系,刘宗路所在的合作社还成立了电商公司,在网上销售鲜食果品。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的钱袋子鼓起来了。丰厚的利润也唤回了村里在外打工的年轻人,还吸引了周边的村民。“刚成立时只有5人的合作社现在已有60名固定员工,农忙时节还得去周围村子拉一两百人。”刘宗路说,在合作社的带动下,镇上390户贫困户2017年全部脱贫。
如今合作社的蜜桃、苹果等优势农产品已经成功打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多个国家设置了办事处。“2011年,我们合作社成为全省首家拥有出口资质的苹果合作社。现在,我们把苹果出口到俄罗斯、新加坡、阿联酋等10余个国家,实现每户果农每亩地2000到5000元不等的增收。”谈到这些年合作社的发展,刘宗路激动不已。“要想富,先修路,说得真是没错啊!”
□本报记者 李萍bb
新闻推荐
本报10月9日讯(通讯员李朋秀福正勇记者王璐)9月30日,刘晓浦、刘一梦革命事迹陈列馆在蒙阴县开馆。刘晓浦、刘一梦亲属代表...
蒙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蒙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