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唱生活越有滋味
每一件老戏服、每一件旧头饰所承载的故事,我都记忆犹新。认识戏服的时候,我才五六岁,经常看着父亲在村西河堤的大树下唱戏。就这样,听着听着,不知不觉也跟着父亲唱起了戏。
真的唱起来,比想象的要难、要复杂得多。唱念做打,水袖功、甩发功、髯口功等是演员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巧,每一项都含糊不得。那时候学戏,得从家里拿粮食拜师傅。
剧团成立之初,只能在逢年过节时唱上一段,土台子就是舞台。每当锣鼓声响起,总能吸引四邻八乡的村民前来听戏。当时来听戏的人非常非常多,最多的时候能到上万人。特别是春节,那时戏台下都挤不开人。为了维持秩序,竹竿都用上了,人太多了。那时候没有扩音设备,就靠嗓子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简陋的演出场地和服装道具已经没有吸引力了。不过,我们还是坚持了下来,觉得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丢了可惜。再说,剧团聚人心,唱起来也开心。就这样,咬紧牙关坚持着、坚持着……
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乡村振兴的实施,庄户剧团的作用不可或缺,剧团又火了起来。
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项目的建设,让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的农民在富起来的同时,也腾出了休闲时间。村里建设美丽乡村,又建了京剧文化馆,你看现在这个大舞台,弄得这个好。
这几年,不少喜欢京剧的年轻村民陆续加入剧团,年轻人也越来越喜欢传统文化,剧团成员已达40多人。这不,剧团最近在网上火了。你猜咋回事?原来是年轻人拍的京剧短视频成了“爆款”。
这个锣鼓家什一响,听着就开心,就是清唱,老少爷们也都喜欢听,所以说我越唱越高兴,越唱生活越有滋味。
(讲述人:临沭县郑山街道徐埠前村京剧团团长徐勤义)
(临报融媒记者 李宝荣 整理)
新闻推荐
临沭县委政法委: 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活教材” 打造党史学习教育“新课堂”
本报讯(临报融媒记者孙锐通讯员王一顺)从刘少奇在山东纪念馆到新华社山东分社诞生地,从红色朱村到沟北村展馆……临沭县委政...
临沭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