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师傅”的“好人经”

黄海晨报 2020-07-30 09:45 大字

全媒体记者 王蓓蓓 范开元

7月14日上午,岚山区安东卫街道南门外村的城南水产店,朴实无华的门头带着岁月的沉淀。

拉开纱门,满屋除了成箱的虾米、虾皮、鱼干、鱿鱼丝等海鲜干货外,最显眼的就是房间一角架子上摆满的金灿灿的奖牌和红彤彤的荣誉证书。

见有人来,一位肤色黝黑、双臂青筋凸起、精神矍铄的老人迎了上来。

今年77岁的王庆林,正是这些荣誉证书的获得者,也是这家店的主人,更是这一带的名人。年轻的时候,他是有名的“虾皮师傅”,带领大家一起致富;近年来,王庆林老人以他的热心助人、无私奉献,为乡邻百姓称颂,被评为“最美岚山人”。

有八成人喊他师傅 “虾皮师傅”带动起一个市场

“现在生活好了,咱就不能忘了国家和集体。一个人好了那不叫好,大家生活都好了那才叫好。”说起现在滋润的小日子,王庆林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而谈起过往,他说的最多的却是:“那时候,没办法。”

王庆林有一个姐姐和六个弟弟妹妹,是家里的长子。

那些年,全家人都靠种地维持生计,最困难的时候都得出去要饭。

“上学上到三年级就回来了,我又去参加了征兵。”王庆林回忆,海军部队派人来政审时,家里人却不愿意,因为他是家里的主劳力,他走了家里就没法生活了。最终,王庆林遗憾告别军旅梦。

“咱都是从苦日子里出来的,更不能见别人受这个苦。”吃过苦的人,总是更能理解生活的不易,从那时起,王庆林就有了帮助他人的念头。

后来,王庆林曾两次到临沭县参与淮河治理。

“当时我们去治理淮河的时候,咱们这儿的条件就已经不错了,但是临沭的发展还是比较落后的。”王庆林说,“那时我们能发上地瓜面馒头,我们就尽量少吃点,剩下的分给当地的村民。”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王庆林作为生产队的团委副书记,开始跟大家一起搞货站,发展村集体经济。

一年之后,王庆林决定“下海”,正式走上自己的致富路。

“刚干时,没啥经验,交完税也就勉强维持生计。”那段推着虾皮子赶集的日子,王庆林记忆犹新。

当时,赶集既在本地,也去市里。赶日照集的时候,王庆林每天早上3点出门,“集上小偷多,赶个集能挣几个,说不上就丢了。”

虽然困难多,但他骑着一辆破自行车,硬是走遍了十里八乡的大集。路途的疲惫,换来了本地市场没有的差价,勤劳和诚信,给他带来了小商业的第一桶金。

“后来挣了点钱,村里有困难的村民,就来问我‘哥,我跟着你一块儿去赶集呗’,就这么着,我就带着他们一起去赶集。最开始也没打算是带徒弟,后来就有意识地赶集的时候带着他们一起,教教怎么卖货之类的。”

说起自己带徒弟的往事,王庆林总是说,“一个富了不算富,只有带领老少爷们一起富了,那才叫真正的富裕。”

四十多年过去了,现在在安东卫南门外做虾皮的生意人,有八成以上的人都要喊他师傅。正是因为王庆林的带动,才有了南门外居委的第二干杂货市场的发展。

捐钱、送物、修路 他的事迹写满党员活动册

2003年,在南村外党支部书记的提议下,王庆林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我父亲在1947年那会儿就是共产党员,参加过土地革命。”谈起入党,王庆林神情里满是自豪,“我虽入党晚,但每年村里评的优秀共产党员都有我。”

在安东卫南门外居委会,保管员王庆德从档案柜中拿出一份档案盒,这里留存着村里近几年的捐款明细,既有捐给困难村民的,也有捐给四川地震灾民的,每一张都有王庆林的名字。除了集体捐助,还有不少像“2012年春节王庆林慰问70岁老人”这样的捐款单,虽纸张各异,年份却一直连续着。

“每年,他起码要捐个两三次,我们帮着他分发到贫困户手中。”王庆德边说边展示着捐款明细,不一会儿就铺满了桌面。“每次捐款,他都是最积极的,且金额都不少。”

以前村里小巷简陋,行人“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王庆林主动拉上石头粉铺路垫小巷。

那年,居民王庆峰的妻子得了肝病,没钱医治,王庆林二话没说,掏出3000元钱给她治病。

居民王庆山的儿子酒精中毒,无钱救治,正经过的王庆林得知此事,当即就带着他去医院,给他垫付医药费500多元,出院后又送去500元钱作为照顾儿子的生活费。

居民赵明波的儿子患了白血病,王庆林带头捐款500元,他的行动,带动了全村人。

非典时期,王庆林捐出3000元钱给居委会,买来消毒器械和消毒药品。

2008年,汶川发生地震,王庆林踊跃捐款,缴纳特殊党费。

2009年,困难户徐子军身患重病,无钱医治,王庆林又捐款300元。

2018年腊月天寒地冻,王庆林又给村里的困难病灾户送去了棉被和500元的现金……

“光是他一个人的助人事迹,就占了厚厚的一册。”王庆德翻着安东卫南门外居委党员活动手册,这样评价:谁家有困难,他都会毫无怨言的帮忙,每年的春节,他都会从自己辛辛苦苦一年挣得钱里,拿出部分为困难户及孤寡老人奉献爱心,让他们度过一个祥和的春节。

带头去“创城”、主动来战“疫” 每场硬仗他都冲锋在前

普通的日子里,王庆林默默的好事做了一箩筐。重大战“疫”发生时,更是少不了他的身影。

那年,日照吹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号角,王庆林作为一名党员志愿者,第一时间加入街道村居建设和村居服务中。“大家都加把劲儿啊!”大太阳底下,王庆林满脸大汗手里却一刻也没停地粉刷着楼道。

拔草、清墟、铲除小广告,王庆林带着大家逐步改善着村居环境面貌。“他婶子,这儿的垃圾,咱们得让它换个地儿!”王庆林笑呵呵地跟李婶聊着天,对垃圾的处理进行劝导。刚说服李婶,他又赶紧去帮村居更换板报、橱窗等,丰富文明城市宣传阵地。

创城工作不易,大家的辛苦,王庆林看在眼里。“这是我的一点心意,给大家买点手套、工具吧。”王庆林找到村领导,把3000元交到领导手中,让村居领导给创城志愿者买水、买手套、买工具,出钱又出力。

今年年初,疫情发生,村居一时面临人力不足、防控资源短缺的困难。“书记,你忙不过来,我过来给你帮忙”。得知情况,王庆林主动请缨,但村居领导考虑到王庆林年事已高,没有给他安排防疫任务。“老王,你这么大岁数了,不要上一线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村居设置的检查站,王庆林把桌椅摆好,等待大家的到来。“老王,这大冷的天又是大过年的,你快回去歇着吧!”“好!好!”王庆林嘴里答应着,身子却未动,大家见拗不过他,只能由着他了。

就这样,王庆林每天都会来检查站帮忙,和工作人员一起设岗排查,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员”“守门员”“劝导员”。

“闺女,这段时间,你就不要回来了,等疫情过了,再来看我们也一样!”大过年的,闺女不回娘家,亲朋好友不走动,这在村里有点难,王庆林就又带起头来,响应号召不出门、不聚会。

“打仗不光要有人,还要花钱。”为打赢这场战“疫”,王庆林给村居送去2000元慰问金,转头就走。“作为一名道德模范,在祖国和人民需要我时,我绝不退缩,我自愿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筑牢筑实疫情防线提供支持。”

“老王的优点太多了,要是人人都像他,我们不知道会好成什么样。”提起老王,村里人竖起了大拇指。

王庆林感动大家的同时,也为自己收获了很多荣誉:连续多年被评为街道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被评为区级道德模范,2017年被评为“最美岚山人”,虽然得到了荣誉,但他仍一如既往的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奉献着。

新闻推荐

慈善捐赠助力 “四进”帮包工作

6月30日上午,一场以慈善救助为主题的联系帮包暨“四进”工作组慈善捐赠救助活动启动仪式在临沭县青云镇举行。此次活动由...

临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