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化并举” 实现“多元对接” 全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临沭模式
□临报融媒记者 邵明习
通讯员 张纪平
近年来,临沭县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着力加强“阵地规范化”、“队伍专业化”、“机制多元化”建设,构建“三化并举、多元对接”的调解工作模式,实现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的良好效果,打造了新时代“枫桥经验”临沭模式。去年以来,全县各级调委会共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692件,防止群体性上访事件37起,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突出平台建设规范化
实现调解组织“全覆盖”
临沭县着重加强覆盖城乡的调解平台建设,形成以县调解中心为统领,纵向打通“县-镇-村”三级调解网络,横向连通公、检、法、信访等行业性专业性部门的多层次、宽领域、全覆盖的人民调解组织体系。
该县积极构建县级“多元化”、镇级“融合化”、村级“一体化”的调解组织体系,高标准建设临沭县人民调解中心,负责全县范围内重大、复杂矛盾纠纷的调解和指导。将访调对接、诉调对接、警调对接、医疗纠纷、涉农纠纷等9个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集中在县人民调解中心办公,实现了“实体化运作、专业化保障、一体化联动”。
同时,发挥镇(街)公共法律服务站和村级司法行政工作室作用,临沭县9个镇(街)镇街人民调解委员会全部入驻公共法律服务站,实现信访、人民调解、法律服务融合式服务、一体化办公。店头、石门等镇街在派出所、法庭等设立了人民调解工作室,确保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优化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结构,在全县236个村(社区)建设司法行政工作室,实现村级组织人民调解、司法行政事务、“一村一法律顾问”优势互补的一体化运行机制,促进了矛盾纠纷的化解。
临沭县主动顺应“互联网+”时代趋势,加快人民调解与互联技术的融合,建设“智慧调解”平台,拓宽矛盾纠纷信息来源渠道,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时效,实现了调解业务线上和线下的无缝对接。
突出队伍建设专业化
打造人民调解“主力军”
临沭县按照调解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为目标,不断加强专兼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
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临沭县人民调解中心配备15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县直14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专职人民调解员均达到3人以上,各镇街全部配备3名以上专职人民调解员,村居(社区)建立以608名网络警务员为主体的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组建58人的临沭县人民调解咨询专家库,参与重大、疑难复杂、专业性较强的矛盾纠纷调处,同时配合县司法局做好全县人民调解员的培训工作,及时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提供专业咨询意见和调解建议。
临沭县将全县分成608个基础网格,在每个基础网格设网格长1名、网格员1名,并派驻县、镇两级网格指导员各1名,形成多级排查化解网格。基础网格集排查、调处、信访、稳控为一体,网格员既是信息员又是调解员,网格每周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广泛收集深层次、预警性信息,扩大线索来源,确保矛盾排查不留盲点和死角。
突出工作机制多元化
构建矛盾化解“新格局”
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工作机制,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合力。
临沭县依托县人民调解中心和镇街公共法律服务站,建立多调对接机制;重点突出访调对接、诉调对接、警调对接机制建设,以人民调解为切入点,综合运用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等多种方式化解纠纷,建立信访接待、人民调解、公共法律服务闭环处理机制。该县群众诉求服务中心接到群众申请后,适宜调解的,引导到调解中心开展调解,调解不成的,引导到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展开法律服务,实现了群众诉求“一站式解决”,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实现了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的良好效果。
临沭县积极统筹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资源,引导和发动社会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在县人民调解中心设律师调解室,同时安排律师在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部门信访接待窗口值班,参与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调解、涉法涉诉信访化解、代理申诉等工作,今年以来值班律师共解答群众法律咨询620余人次,参与化解矛盾纠纷86件。在融入“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的基础上,临沭县探索建立“12345+人民调解”矛盾纠纷处理机制,实现县人民调解中心与“12345”热线平台对接。
临沭县还完善考核奖惩机制,积极调动调解员工作积极性。建立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制度,根据调解案件数量、质量、成功率等将人民调解员分为“金牌、一级、二级”三个等级,目前已评定金牌调解员15名,建立个人品牌调解室16个。
新闻推荐
临沭县青云镇牢固树立“治营商如烹小鲜”工作理念,把准自身“店小二”定位,结合工业经济发展特点和企业实际需要,大处着眼、...
临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