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山街道:乡村美景入画来

临沂日报 2019-10-08 12:18 大字

临沭讯 行走在滨河大道和苍源河畔弯弯曲曲的小路上,放眼新农村,乡村风景顿入眼帘:一幢幢房屋高楼临水而立,河水从村旁缓缓而过;小船在碧水中游荡,红马甲摇动船桨划破水面,激起一朵朵美丽水花;乡村硬化路干净整洁,农家女们身着彩妆奔赴远处文化大院,歌声笑声隐约可闻,展开了一幅幅“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生态文明乡村和谐美景图。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昔日的农村面貌已经成为历史。如今的郑山街道农村,建设污水处理厂1处,铺设沥青路10万平方米,修砌下水道13万米;拥有垃圾桶3600个,平均8户配置一个垃圾桶,并定期对垃圾桶进行清洗消毒;5500多户完成改厕,用上了水冲式卫生厕所。村主街两侧、农户房前屋后遍植花草树木,形成乔灌花藤错落、“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立体绿化效果。这只是郑山街道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一个缩影,类似这样的变化随处可以枚举。

该街道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提升人居环境的重点,以埠前片区示范村建设为引领,通过实施汪塘治理、“五化”、孝善文化设施建设等工程,整体提升村级环境面貌。该街道后高埠村有个占地5亩的大汪塘,原来杂草丛生,垃圾漂浮,气味难闻,属于人见人躲的“脏乱差”之地。2017年,借助“户户通”工程的东风,对汪塘进行了抽水清淤,用青石、青砖从底部向上砌起了围墙,挨着汪塘配套建设了40米的孝道文化长廊。去年,汪塘又得力于埠前片区美丽乡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栽植绿化草皮护坡200平方米,安装固定翼水车1个,放养了一批花鲢、白鲢、小红鱼和几只鹅,于是汪塘旧貌换新颜,成为广大村民们茶余饭后乘凉、游玩的好去处。依托汪塘美景,街道投资600余万配套建设了公益性广场、沂蒙七孝圆雕、孝文化讲堂和化成书院,并以之为载体,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开展孝道讲座、孝心文艺演出、百名儿童诵《弟子规》、公益夏令营、暑期学生科技创新实践等活动,让传统文化、孝道美德和科学创新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今年以来,该街道依托丰富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打造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美丽乡村,走出了一条“美丽乡村+文化旅游”有机结合的新路子。依托沭河农耕文化馆、京剧文化馆、化成书院以及配套建设的300亩苹果、鲜桃、葡萄采摘园,发展田园采摘、旅游观光、特色民宿等新业态,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旅游特色宜居村。在农耕文化公园小木屋里烙煎饼的后高埠村民吴淑玲幸福地说:“每天来这里参观旅游的不断,饿了就要尝一尝这手工煎饼,有时上来几十口子,都忙不过来,感谢共产党为俺们老百姓打造了这么好的地方。”

这幅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画卷背后,处处体现着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立足民生、改善环境的魄力和智慧。近年来,街道高点定位,科学规划,深挖特色,加大投入、全力推进,实施了徐埠前、高埠前、埠前北村3个行政村8个自然村的美丽乡村建设连片治理,集中力量打造出一批家园美、田园美、生态美、生活美、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同时,挖掘传承农耕文化,培育村景融合、农旅融合、文旅融合的乡村旅游业态,打造了一大批乡村旅游景观节点,如明珠如诗画,吸引了八方来客前来创业、采风、观景,彰显出“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独特魅力。 (李风雷 殷明艳)

新闻推荐

蛟龙镇狠抓移风易俗助力脱贫攻坚

临沭讯为有效刹住农村盲目攀比、讲究排场、不尽孝道、不讲诚信等不文明、不和谐现象,蛟龙镇以“新民风”为抓手、在“三治...

临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临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