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探析 临沭县图书馆高飞
国家繁荣农村文化,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目标不会变。农家书屋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式,努力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乃是当前所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将农家书屋纳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1、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完善农家书屋的规范化管理
公共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有大批经验丰富、业务精通、技能全面的工作人员,常年默默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而农家书屋管理员大多兼职,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缺乏必备的图书管理知识和技能,特别需要图书馆的人员对农家书屋管理员多方位“传、帮、带”。首先,可对各村农家书屋管理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使他们快速全面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其次,可持续性分赴各村进行实地业务指导,及时解决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再次,可建立信息联络制度,上下联动,信息互通,随时随地解决问题。最重要的一点,是将农家书屋管理员纳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进行规范化管理,完善机构编制,保证待遇落实,保持人员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2、共享公共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让农家书屋充满源头活水
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每年更新图书较多,报刊杂志也品种多样,能充分满足读者的需要。农家书屋标准配置的1500多册书刊,很难满足农民群众的需要。如果能共享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每年数次从图书馆挑选部分图书到各书屋流通,建立图书流动网络,以流动方式提高农家书屋的图书总量,促进图书的更新,让书屋始终充满源头活水,则会更好地满足农民的阅读需求。图书馆当年度下架的报刊杂志,也可进入流通渠道.以满足农民大量的信息需求,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
3、积极参与公共图书馆的各项活动,增强农家书屋的活力
公共图书馆每年都要举办大量的读者活动,如元宵猜灯谜、十佳读者评选、诗歌朗诵比赛、手抄报比赛、读书心得交流会等,可要求各村农家书屋一同参与,并单独设立奖项。有条件的农家书屋,可根据需要自行组织各类话动,如亲子阅读活动,保健知识讲座、孝亲爱老活动、青少年读书比赛等,以增强书屋的活力。
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使农家书屋更加适合时代发展需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出了宏观要求。农村书屋联系千家万户,是基层群众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必须审时度势,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改变传统单一的服务模式,大胆创新,勇于尝试,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新领域。
1、针对不同群众,开展送书上门服务
因农村居民大多没有阅读习惯,农家书屋可变被动为主动,开展送书上门服务。针对养育幼儿的年轻父母,可送一些育儿书籍或幼儿画册;对留守儿童和青少年群体,可送励志类、童话类、科教类、漫画类等书籍;对青壮年群体,可送财经类、技能类、文学类等书籍;对中老年群体,可送保健类、饮食类、历史类等书籍:对养殖户、科技致富户可送相应种植、养殖科技类书籍等等。经过长时间的薰习,让大家慢慢尝到读书的乐趣,渐渐养成读书习惯.能自觉主动地到农家书屋来借阅图书,查阅所需信息。
2、塑造良好氛围,重点服务特殊群体
随着农民外出打工群体的扩大,大量留守儿童出现,并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农家书屋应努力营造温馨氛围,成为留守儿童的心灵家园,组织他们来读书,来娱乐,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农村中小学生数量较大,且有良好的读书倾向,农家书屋也应把他们列入重点服务对象,提供优秀的图书,组织多彩的活动,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第二课堂”。有条件的村庄,还可建立亲子阅览室、老年娱乐室等,以满足不同群体的实际需要。
3、适应多媒体时代的需要,引入数字化服务
可依靠文化共享工程基层网点的力量,以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广电网为通道,借助数字电视、手机、电脑等新兴媒体,将数字化服务引入农家书屋,为农民提供数字阅读。
总之,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把农家书屋真正打造成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焦自娟许磊)记者从市交通发展集团获悉:中秋佳节,岚罗一标K1+882绣针河大桥左幅第一孔最后一片40米箱梁架设完毕...
临沭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