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深耕红色沃土 厚植乡村文化

临沂日报 2019-05-25 11:30 大字

□临报融媒记者 孙锐

通讯员 庞艳红 宋春晖 崔猛 高鹏飞

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实施,犹如一场春雨降临,滋润着一朵朵乡村文化之花,在临沭大地破蕾绽放!

——“激情四季·唱响临沭”群众文化活动品牌顺利通过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验收;

——“星辰计划——群文大讲堂”被省文化厅评为山东省冬春文化惠民活动品牌;

——“临沭县科学推进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创新‘一六三’服务模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荣获全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优秀实践奖……

临沭县乡村文化之花何以如此繁盛?

“用一句话回答,那就是深耕红色沃土,厚植乡村文化。”中共临沭县委书记刘飞说。

铭记历史,深入发掘乡村文化资源

“说起咱们临沭来,那可真是一片红色沃土!”临沭人自豪地说,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临沭人舍生上战场,忘死送军粮,奋勇参军支前。临沭人特别引以为荣。他们把这些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当作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强大力量源泉,认真处理传统与现代、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将红色基因和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以红色文化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就要讲好红色故事,发展红色文化。”朱村人这样说。在革命战争年代,朱村人先后有近百人参军,40多人负伤,8名同志牺牲。为了讲好红色故事,村里建起了钢八连抗日战斗纪念馆、朱村历史文化陈展室、朱村烈士陵园等。利用这些红色资源,朱村成功打造了红色经典旅游景区,充分发挥了红色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的强大作用。

朱村的实践,成为全县乡村文化建设的范例。目前,临沭成功争创为“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县”“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立足现实,努力完善乡村文化体系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内容。临沭县立足农村现实条件,从搞好顶层文化设计入手,大力完善乡村文化体系。

“我们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资源共享、群众受益的原则,构建起‘县有专业团队、镇街有庄户剧团、村有文化骨干’体系。”该县文化和旅游局工作人员介绍说,县里大力实施“百村万户”文化惠民工程,实现“读有书屋、唱有设备、演有舞台、看有影厅、联有网络、跳有广场、创有指导、办有经费”,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

依托完善的乡村文化体系,临沭县巧妙谱写乡村文化“四季篇章”:“春之韵”篇章,以“三八”、清明、“五一”为节点,举办广场舞展演、农民工专场演出;“夏之趣”篇章,围绕“六一”“七一”“八一”等节日,开展舞蹈主题晚会、红歌合唱展演等活动;“秋之歌”篇章,组织开展中秋、国庆、老人节等节庆活动和农民文化艺术节;“冬之乐”篇章,组织举办舞龙秧歌展演、春节晚会、元宵节晚会。

“现在好了,一年到头经常演节目、放电影,业余生活丰富多彩,村里的风气也好了!”临沭街道村民李荣高兴地说。

着眼发展,不断丰富乡村文化内涵

“要把乡村文化建设引向纵深,关键在于着眼发展,不断丰富乡村文化内涵。”临沭县委副书记、县长张雷说,临沭县下大力气挖掘民俗文化,打造乡村精品文化。

据悉,该县现有省级非遗项目3个,市级非遗项目9个,县级非遗项目100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临沭柳编》代表性传承人1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9名,县级代表性传承人45名;市级非遗实训基地2处,县级非遗传习基地14处。对这些饱含浓厚乡韵的文化资源,他们坚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提升乡村文化魅力。

唤醒乡村文化记忆,方能记住乡愁。临沭县大力推进县博物馆、非遗馆展陈工作,建成9处镇街历史文化展示室、23处乡村记忆馆;编纂出版了《临沭文物》、《临沭记忆》;举办了苍马山新春庙会、舞龙秧歌拜年巡演等,为乡村传统文化根脉的延续,留下了鲜活记忆。

新闻推荐

养鸽房起火,消防紧急救援 200多只鸽子一只没少

本报5月22日讯(记者赵泽军通讯员王志信)“我的养鸽房着火了,请求支援。”21日清晨6时许,临沭县消防大队指挥中心接到群众报...

临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临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