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党员户”带头践行移风易俗

临沂日报 2019-01-21 09:25 大字

临沭讯 “厚养薄葬,取消披麻戴孝、吹鼓手、泼汤,一切从简,入公墓,俺们做子女的都支持。”近日,临沭县蛟龙镇利城社区的75岁老干部老党员李大爷因病去世,其子女积极响应移风易俗号召,在村里红白理事会的帮助下操持父亲丧事,没用大棺材,没请吹鼓手,没设流水席,一切从简,埋葬在利城社区新建的公益性公墓里。李大爷的二儿子李锦川也是党员,对父亲的丧事他代表兄弟姐妹表示听从村里红白理事会的安排,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他说:“父亲和我都是党员,作为党员应该起带头作用,做移风易俗新风的带头人。”李家的做法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这只是临沭“党员户”摒弃传统丧葬习俗、带头践行移风易俗的一个缩影。

抓好基层移风易俗工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推动移风易俗长效化,树立文明乡风,做好示范引导,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尤其需要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自实行移风易俗工作以来,临沭县积极引导全县党员干部群众破除陈规陋习,弘扬“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文明新风,倡导文明新风尚,支部引领党员,党员带动群众,“党员户”带领千家万户,喜事新办、丧事简办。

走在利城社区,一排排整齐的民房,院落大门上悬挂着醒目的红色“党员家庭户”门牌。为了更好地敦促基层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临沭县为全县农村党员统一设计制作了“党员家庭户”门牌并挂牌上门,鲜活的“身份证”激发了全县党员的干事热情,在全县营造了争先创优、“我是党员我带头”的良好氛围。

临沭县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整治行动以来,充分发挥党员的力量,大力推进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加大惠民殡葬改革力度,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自身做起,树立节俭新风,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带头践行移风易俗,做文明新风“领头雁”,深入挖掘移风易俗的正面典型,鼓励大家婚丧嫁娶告别“面子工程”,用绿色环保、文明节俭的“里子”来改陋习、树新风。

全县各村居红白理事会对办理丧事的群众,及时做好思想教育疏导工作,引导群众开展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直接安葬骨灰盒、用音箱播放哀乐、不用扎彩。丧事简办的家庭在临沭县越来越多。“过去,谁家有丧事,伙食要办两三天,请人吹喇叭,花费少说几千元、多则上万元,村民负担大,还形成了攀比的风气。现在简办庄重节俭,破除老旧习俗就是好!”该村党支部书记李运祥如是说。

临沭县始终把移风易俗当做重点工作,坚持移风易俗工作从党员抓起,组织党员干部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并将移风易俗教育与“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活动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要求广大党员做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查摆自身及身边存在的不文明现象。同时,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加强对党员的督导考核,坚决杜绝与移风易俗相悖的陈规陋习,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

党员干部走在前,移风易俗不困难。临沭县持之以恒地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倡导移风易俗从党员做起,“党员户”做移风易俗示范户,做移风易俗的先行者。移风易俗新风促党风,党风涵养优良家风、带动文明民风,更多的村民在党员户的带动下签订了移风易俗协议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移风易俗的承诺。

(庞艳红 王雨晴)

新闻推荐

山东全面摸排权健“底细”,共有服务中心、工作室等217家查了208家,已有105家关门歇业

权健山东分公司处于停业状态,门头招牌也已摘除。记者曹茜摄2018年年底,一篇名为《百亿保健帝国权健,和它阴影下的中...

临沭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