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柳编大师现场“授徒” 借力文博会,山东让非遗“活”起来
一带一路展区,参展商带来的珠宝、玉石、手工艺品十分受欢迎。本报记者王媛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被誉为“记忆中的档案”,蕴含着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承载着人类文化的宝贵记忆。作为第七届山东文博会的一大主角,众多独具特色、饱含文化精髓的“非遗”亮相。
本报记者崔岩范佳
聊城剪纸时装秀
模特把剪纸穿上身
走进济南展馆,济南面塑非遗传承人董凤岐的作品微塑核桃面人十八罗汉尤为吸睛。面塑雕刻得惟妙惟肖,人物头甚至比绿豆还小,但是面部清晰自然,甚至牙齿都可以看得很清楚。“通过文博会等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使非遗‘活\’在当下,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董凤岐说,这组作品曾在上世纪90年代的北京工艺美术大展上斩获金奖。
聊城展区,一场特色的时装秀让大家纷纷称奇,四位身材纤细的模特竟把剪纸穿戴上身,现场走秀。“这4套服饰,有蝶恋花主题、有凤凰戏牡丹,花了一个月剪成。”聊城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梁颖说,她用植绒布代替传统的纸张,赋予了剪纸新的存在形式。
“作为年轻一代的传承人,我会用现代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把聊城剪纸这一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做保护性传承。”梁颖告诉记者,除了服装设计,她们团队还制作了剪纸风格的文创产品。
记者走进临沂展厅,临沭柳编传承人杨进邦正在教人学习柳编。临沭柳编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进邦作为临沭柳编传承人,制作柳编已经长达四十年。柳编采用天然材质,从编制方法和造型上,在国内品种最多,每年出口就能达到两亿美金。杨进邦说,“如果做精品耗时会很长,这条龙长6米、高1.36米,耗时四个多月。”他指着现场一条栩栩如生的柳编龙说。
曲艺与民间器乐结合
菏泽琴歌唱响展厅
从上合青岛峰会到外交部山东全球推介活动,再到此次文博会,菏泽“东明粮画”传承人韩国瑞一幅幅由粮食汇集成的东明粮画,作为极具山东特色的非遗产品,广受关注。“多场非遗项目展演活动下来,虽然累,但自己为东明粮画的付出还是感到无比欣慰。”韩国瑞说,他会继续宣传下去。
在菏泽展厅前,一种古老的当地戏曲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种传统音乐是曲艺和民间器乐的结合,是古老的弦索乐——琴歌,来自琴筝清曲的古老牌子曲。据悉,琴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活跃在菏泽郓城、鄄城一带。
来自潍坊的高密剪纸,细节十分精妙。作为传统民间艺术三绝之一,高密剪纸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花草虫鱼、飞禽走兽和人物皆可入剪。高密剪纸第十六代传承人齐秀芳告诉记者,高密剪纸的特点就是以细为主,块与线要分出来,比如说这个小老鼠的剪纸作品,高粱就用阳剪,小老鼠就是阴剪,用线条和块、锯齿组成。
不出国门就能“海淘”世界
身着本地服装的德国姑娘们跳起了热情的巴伐利亚舞蹈,金发碧眼的“美人鱼”吸引观众纷纷拍照合影。本届文博会“国际范儿”十足,共汇聚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法国、新加坡、加纳、斯里兰卡及一带一路沿线等共31个国家参展,集中展示世界各地传统工艺美术、创意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旅游及特色演艺等内容。
德国产品一直以其优异工匠品质享誉世界。在德国展区,布谷鸟钟表、斯坦伯爵钢琴等著名品牌悉数到场,从精密器具到科技产品,德国展区营造出博物馆的氛围。此次,德国展商共带来了13个品种的上千种展品。
在韩国展区,身着民族服装的工作人员,热情地邀请观众免费体验特色手工制作。用麦秸拼贴出的花朵图案作为小镜子背面的装饰,精致环保,别具风情。
一带一路展区更是热闹,巴基斯坦、印度等参展商带来的珠宝、玉石、手工艺品十分受欢迎。“不用出国就能了解到这些国家的文化,让人收获颇多。”市民李先生笑着说。
巴基斯坦金匠协会会长穆罕默德·达沃说,这次他们带来了5000多个展品参展,他很喜欢济南,这里的人们很热情,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
本报记者范佳崔岩
新闻推荐
“我们班一共32个人,以前是单眼皮的女生几乎全都割了双眼皮,有几个男生也去割了,现在班里单眼皮只剩下七八个人。”这是暑假...
临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