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临沭:绘出美丽乡村新画卷 《临沂日报》记者 李宝荣 通讯员 梁凤华

拂晓报 2017-08-25 16:21 大字

走进临沭县石门镇大官庄村,只见绿树环抱村庄,宽敞的水泥路通村入户。漫步村中,家家户户平房白墙,绿藤爬上房顶,门前干净整洁、鲜花盛开。村中几处青砖黑瓦,斗拱飞檐的古老民居上雕刻有形式多样的图案,雅致精巧,惟妙惟肖,古朴幽雅。

7月28日,记者来到这里,正好遇见该村村民在修复一处清代民居。“我们村现在简直就是‘白富美\’。”村中老党员陈冠德放下手中的活计,来到我们身边高兴地说,“村里现在干净整洁,四季花开,住起来都舒服,建设美丽乡村,我们老百姓都说好!”

“前不久,大官庄入选临沭县重点打造的市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片区,这更加激发了村民建设家园、美化家园的热情。为修复清代民居,村民自发捐献青砖3000多块。”村党支部书记陈冠生说。

据同行的石门镇党委委员张立达介绍,大官庄村的巨大变化得益于县里的美丽乡村连片整治政策。根据县里的政策精神,今年以来,该县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生态、人文历史、田园风光等资源,因地制宜,挖掘特色,把生态乡村建设中的环境整治与片区花卉苗木、蔬菜果园、历史文化、旅游观光等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做到原生态、低成本、大众化整治开发,涌现出一个个“白富美”生态乡村。该县聘请专业机构对片区进行了规划设计,邀请了县乡工艺美术大师和知名文化学者进行实地考察,确定片区将作为沭河古道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的“路上一条线”,与沭河古道景区“水上一条线”相结合,确立了全力打造沭河古道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的“水”“陆”两条线的总体目标。按照突出重点、体现特点、打造亮点的原则,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品牌。其中,大官庄村将以清代民居修复为中心,突出明清建筑风格;陈官庄以汉文化博物馆和沿河湿地公园建设为中心,突出村庄的汉文化特色;小岱村以国家旅游扶贫村项目建设为中心,突出村庄的红石文化和丹霞地貌特色;西石门社区以“石门夜雨”景点打造为中心,充分挖掘“石门夜雨”景点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

石门片区只是该县美丽乡村连片整治10个片区当中的一个。县里对10个片区、90个自然村进行连线连片整治,各镇街在抓好各个村居综合整治的基础上,按照片片有亮点的思路,每个片区选择2-3个村进行示范整治。重点对石门镇沭河古道市级示范片区和临沭街道、郑山街道等重点片区,坚持高标准规划,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打造有规模、有特色、有品位的美丽村庄示范片区。安排专项资金1.05亿元,用于“户户通”硬化、卫生改厕、汪塘治理和美丽乡村达标、示范村创建、连片整治等六项工作奖补。按照2016年提出的三年完成村居硬化改厕工作任务的总体部署,2017年对164个自然村居实施“户户通”硬化,硬化街巷302万平方米,卫生改厕4.7万户。

对群众已入住的农村新型社区,完善气上楼、水治污、暖入户、饮水达标、垃圾处理物业化“五项配套”工程。大力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今年计划新建社区服务中心13处,目前已完成12处提升任务,有力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该县先后荣获国家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县城、美丽中国示范县、省级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先进县、省级文明县等称号。

临沭县坚持用景观的概念建设农村,用旅游的理念经营农业,用人才的观念培育农民,把县域、镇域当作景区,把村庄当作景点,实行全域规划,全域建设,一片一主题,一村一品牌。同时,该县还将美丽乡村建设与精准扶贫、环境整治、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目前已整合乡村旅游、村级场所建设、第一书记帮扶、扶贫项目等涉农资金2850万元,统筹建设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的美丽乡村。今年确定的75个创建达标村,10月底前将全部达到省美丽乡村B类以上标准,石门镇市级示范片区所有村居全部达到省级美丽乡村A类村标准。到2020年将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让全部村民享受到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在今年6月进行的全市美丽乡村示范片区现场检查评比中,临沭县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原载于《临沂日报》

新闻推荐

临沭聚力攻坚突出环境问题

本报讯(记者王永超实习生谭璐通讯员梁凤华张磊)临沭县严格落实水、气、土等各项污染防治工作,通过重拳出击、铁腕治污等措施,集中解决了一批影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效保障了县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狠...

临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沭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