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文物遗存 推动文物焕发时代光彩

临沂日报 2021-09-13 09:07 大字

银雀山兵学文化公园效果图

□临报融媒记者 张晓

文物传承历史文化,承载灿烂文明,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临沂是文物大市,近年来,市文化和旅游局针对临沂市实际,守护文物遗存,逐步构建起了依法保护、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文物保护利用体系,推动文物焕发时代光彩。

临沂文物资源总量在全省排名前列

作为文物大市,临沂文物资源总量在全省排名前列,现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888处,文物保护单位10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58处;馆藏文物达29万余件(套)、国家珍贵文物3019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06件、二级文物344件、三级文物2569件。同时,临沂市是革命老区,是沂蒙精神的主要发源地,红色文化独特,有着全省最多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资源,建有红色专题纪念馆、博物馆24家,建成乡村博物馆、村史馆1137家。考古成果丰硕,银雀山汉墓、北寨汉墓、吴白庄画像石墓、洗砚池晋墓、纪王崮墓群等,都是全国考古工作的重大成果。其中,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子兵法》竹简于2012年被人民日报社主办的《国家人文历史》杂志评为九大“镇国之宝”之一,洗砚池晋墓的发现被评为200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纪王崮墓群的发现被评为2012年度“全国六大考古发现”之一。

加强管理,打击违法,积极构建文物保护利用体系

近年来,临沂市严格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坚持依法依规保护利用,扎实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工作,逐步构建起了依法保护、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文物保护利用体系。

加强法规政策建设,筑牢文物保护根本保障。2018年,启动了《临沂市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条例(草案)》立法程序,经过两年的努力,该条例于去年7月1日正式公布实施,这是全国较早以红色文化精神资源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为进一步推动全市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工作,临沂市先后印发实施了《临沂市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实施细则》《关于推进国有建设用地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置工作的实施意见》,破解制约建设项目落地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形成文物保护和城市建设及经济建设双赢的发展格局。为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市直15个部门单位印发实施了《临沂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

抓好文物保护日常工作,夯实文物管理基础。临沂市严格履行文物考古许可报批手续,不经审批,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擅自开展考古工作。对考古人员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培训,严格落实《田野考古操作规程》相关规定,防止发生塌方、摔伤及文物损毁等安全事件。落实以村“两委”班子为文物保护员的文物保护员制度,发现文物违法行为及时上报文物部门。采取常规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巡查监管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加大文博业务人员文物安全培训力度,定期开展文物安全演练,提高文物安全应急处置能力。严格文物藏品登记管理制度,规范文物交接、出入库手续。加强对文物保护、展示设施、设备的检修维护,提高文物保护技术防范能力。同时,加大全市重点大型基本建设工程保障力度,指导履行文物手续,督促第三方及时进场、压缩工期,协调上级文物主管部门尽快完成批复。

加强部门联合,严厉打击文物违法行为。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应急消防部门制定实施《临沂市文物火灾隐患整治和消防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深入开展全市文物火灾隐患和安全排查整治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置安全隐患和问题。积极协调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加强文物违法犯罪打击力度,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文物违法犯罪行为,有效打击和震慑了文物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实施文物保护重点项目,推动文物焕发时代光彩

市文化和旅游局按照“一红一片一环两带七区”的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目标,积极争取上级文物保护资金,大力实施大遗址保护和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加固、增加安防、消防设施,带动全市文保工作再上新台阶。临沂市先后实施了兰陵县鄫国故城、郯城县郯国故城等十多个文物保护利用重点项目。同时,利用市级文物保护资金对河东区雹神庙、蒙阴县上旺民居、临沭县大官庄清代民居、兰陵县李家大院等十几个市级文保单位进行修缮。

探索文物利用新路子,推动文物与旅游融合发展。为更好地保护“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这一珍贵文物资源,展示和提升临沂城市形象,加快发展旅游业,市委、市政府去年初启动了以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为中心的银雀山兵学文化公园建设项目,将其列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和全市重点工作任务进行督导调度。目前,项目规划、建设等取得了很大进展,即将开园。

坚持教育与宣传结合,讲好沂蒙红色故事。临沂市发挥革命文物的承载作用、教育功能,围绕宣传弘扬沂蒙精神,重点打造“三个品牌”:一是党性教育品牌,依托12处沂蒙党性教育基地和58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发特色培训课程,每年承接各类班次3800个,培训党员干部10万人次;二是红色展陈品牌,定期举办各类红色展览,在北京、上海等地设立沂蒙精神展馆,“红色基因、薪火相承”革命文物展入选国家文物局主题展览推介项目,“红色基因、薪火相承”革命文物展入选国家文物局主题展览推介项目,沂蒙精神革命文物展等2个展览被中宣部、国家文物局联合推介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三是红色文艺品牌,推出柳琴戏《沂蒙情》、电视剧《沂蒙》等120余部红色作品,讲好红色故事,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2020年3月,沂蒙红色基因传承项目荣获山东省第四届文化创新奖。

坚持文物与旅游融合,放大红色资源效应。在严格保护革命文物的前提下,实施“革命文物+旅游”,规范提升A级以上红色景区26家、红色旅游特色村30余处,编制精品旅游线路30多条,引导人们重走革命路线、重温红色故事,年接待游客4500万人次以上;积极开发红色旅游商品,先后推出500多种“沂蒙系列”产品,带动当地产业发展,提高群众收入。

新闻推荐

卞庄街道 多举措扎实推进防溺水工作

兰陵讯严格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部署要求,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切实提高群众防溺水安全意识,把预防未成年人溺水工作落到实处...

兰陵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陵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