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设施建得好,产业服务成体系 卜家楼村引来外省“包棚客”
“蔬香门递”产业园大棚配套设施非常完善。7月6日晚,陈新硅从临沂坐飞机到昆明。对于这样来回飞的生活,他早已习惯。
到了夏天,山东的多肉市场进入淡季,而云南昆明凭借气候优势能始终保持市场火爆。
28岁的湖北人陈新硅种多肉已有5年,他在昆明早就建了多肉种植基地。近两年,为了扩大种植规模和市场,陈新硅一直想在北方寻找一处种植基地。
兰陵县向城镇是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基地,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各类蔬菜从这里的蔬菜大棚,运往上海、苏州、杭州等地市民的餐桌。在向城镇,依托蔬菜产业而形成的基础配套设施和物流运输体系早已成熟。
2018年,在向城镇卜家楼村,“蔬香门递”农业产业项目开建。不到3年时间,79座现代化高标准温室大棚拔地而起。这79座温室大棚壮大了卜家楼村的蔬菜产业,同时也引来了四季梨、草莓、多肉植物等其他产业。
一直和向城镇附近多肉种植户有生意往来的陈新硅,早就听说了卜家楼村的现代化温室大棚对外出租,只是没找到机会亲自看上一眼。2019年夏天,受“利奇马”台风影响,陈新硅在山东的一处多肉基地被淹,为找一处硬件设施和种植环境更好的基地,他专门跑到卜家楼村考察。
大棚的土地利用率和现代化水平高、快递物流到地头且成本低、水电网齐全、交通便利、价格合适……陈新硅只呆了一天,就决定把北方多肉基地定在卜家楼村的“蔬香门递”产业园。
“‘蔬香门递’产业园是向城镇‘菜园小镇’项目的重要部分,主要由兰陵汇利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经营,采取‘政府+合作社+村民’的经营模式。”卜家楼村村主任卜祥雷说。为了扩大“蔬香门递”产业园的影响,产业园的高标准大棚全部对外承包,而且不限户籍。“目前,本村人承包了一半的大棚,其他的都是外村人或者外地人承包的。”
卜家楼村的地之所以能引来很多“外人”来种,除了因为基础设施好,还因为这里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产业服务体系。“我们这里有物流公司上门服务,分拣包装企业就开在基地,种植户不论是运菜、卖多肉,还是分拣、包装水果,都有专门的企业帮忙。”卜祥雷说。包下大棚,就算只种蔬菜,一个棚一年也能挣小十万;村民也跟着沾光,“一个妇女在基地打工一个月能挣两三千元”。
去年冬天,陈新硅在卜家楼村花1.6万元包下一个约2亩的大棚,里面种满了各类多肉。“受疫情防控影响,多肉市场整体销量不如往年。但这里的基础配套设施好,可以在这长期种,还能在地头做批发零售和网上销售。”陈新硅说。
新闻推荐
不废弃的人生 垃圾堆里捡旧零件做出小发明16岁贫困农家娃捧回省市大奖
宋端安用废旧监控摄像头和凹凸镜片,制作了一个电子显微镜。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邱明摄家庭,全村最穷;母...
兰陵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陵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