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文明祭扫过平安绿色清明
本报讯 “过去清明时节祭扫先人都是焚烧香烛纸钱、燃放鞭炮烟花,既不安全又不文明,现在好了,大家都是采用敬献鲜花、植树绿化等方式祭扫了。”4月2日,在兰陵县鲁南革命烈士陵园祭扫的李大爷告诉记者。近年来,兰陵县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多措并举,大力推进文明祭扫、丧事简办等殡葬改革工作,营造了安全、文明、和谐、有序的良好祭扫氛围,全县先后涌现出了向城镇朱村、卞庄街道代村、磨山镇黄山屯村等先进典型,其中,向城镇朱村移风易俗工作的经验做法被省文明委作为典型在全省进行推广。
文明祭扫蔚然成风。“清扫墓位、敬献鲜花是新时代文明祭祀的好方式”“执行无烟祭祀,严禁焚烧香纸”……在兰陵县鲁南革命烈士陵园,记者看到,在文明祭扫新风尚的倡导下,市民手持黄色菊花、水果等物品前来祭扫,不再点香烧纸。市民赵女士说:“我们一家人从去年开始就用鲜花祭祀了,这样不仅省去了很多麻烦事,还可以防止火灾的发生,是一件大好事。”
完善理事组织。目前全县1024个自然村均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村党支部书记担任会长,将村里德高望重、群众威信高、公道正派的老党员、老干部、老同志充实到理事会中,由红白理事会全权负责红白事,让群众省力省钱省心。在认真学习外地经验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县移风易俗工作指导标准,指导各村全面建立操作性强的简办新办标准,并认真抓好落实。按照规定要求,婚事上,婚车一律不超过6辆,设宴一般不超过10菜一汤;丧事上,骨灰盒直接入土,用音响取代吹鼓手。仅取消棺材、吹鼓手两项,就可减轻群众负担1万元左右。同时,推动有条件的村居建设红白事服务场所。
推进殡葬改革。过去兰陵县死亡人口基本上全部使用“二次装棺”,“火葬+土葬”模式不仅给群众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而且将棺材葬入他人承包地,严重破坏土地,极易引发社会矛盾。兰陵县按照“近抓减负,远抓公墓”的工作思路,狠抓殡葬改革。通过推行丧事简办,每例丧事可为群众节省2万元左右,大操大办之风得到有效遏止,群众参与移风易俗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同时,把加快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作为解决群众基本殡葬需求、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治本之策。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带动、典型引路的工作思路,打造了向城镇卜家楼村、神山镇青竹山西村等一批典型村,形成了可供复制的工作模板,为辐射带动、全面推开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目前,全县已建成公益性公墓72处。
狠抓源头治理。2017年以来,兰陵县先后出动执法车辆220余台次、执法人员1100余人次,先后对无照经营的96户花圈寿衣店、86户棺材店进行了依法取缔,对60多具棺材和300余件纸牛、纸马、纸别墅等封建迷信用品进行了销毁,对隐藏的棺材铺做到发现一处,查处一处,决不手软,从根本上堵住加工、销售源头,有效治理了丧葬陋俗陋习,规范了丧葬用品市场环境。采用吹鼓手加入文艺演出队伍的方式,鼓励吹鼓手转型升级。
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车、文化墙、农村广播“村村响”、“文明家庭”评选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形成了浓厚的社会氛围。大仲村、下村等乡镇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小手拉大手”活动,通过孩子影响家长,夯实群众基础。拍摄了“移风易俗树新风”微电影《跟风记》《坚守出来的好风气》,县文广新局精心编排了柳琴小戏《要彩礼》,挖掘整理了《墙头记》等一批传统剧目,通过在各乡镇进行巡回演出,取得了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良好效果。
健全工作机制。建立了红白事巡查机制,各乡镇(街道、开发区)都成立了移风易俗巡查队伍,及时监督各村红白事办理情况。建立了严格的督导考核机制,县移风易俗联席会议办公室从民政、工商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6个督导检查组,对各自然村进行全覆盖、不间断督导考核,定期通报考核成绩,对连续两次排名后两位的乡镇进行约谈。通过强化督导考核,层层传导工作压力,确保移风易俗工作扎实推进。
(田学富 李桂东)
新闻推荐
本报4月1日讯(通讯员李赛男)为打造美丽乡村,创建文明村镇,近日,兰陵神山镇人大代表组织城市管理执法所和神山中队,对神山辖区...
兰陵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陵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