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大戏”增添“文化年味儿”

临沂日报 2019-02-14 09:07 大字

大年初六一大早,临沂市迎来了新春的第一场降雪。飘飘洒洒的春雪,为节日的临沂带来了别样韵味。比春雪更有韵味的是传统新年里的“乡音乡韵”,在市文化馆群星小剧场里,锣鼓响起,曲调悠扬,沂蒙“乡音乡韵”展演季非遗优秀剧目展演正在进行。

“噔噔,锵,锵,锵,噔锵……”锣鼓响起,二胡弦动,当天,兰陵县柳琴剧团送戏进城现代柳琴戏《大燕小燕》精彩呈现。台上,演员们唱念座打,一招一式,用地道的唱腔演绎着有200年历史的传统柳琴戏。台下,座无虚席,观众们听着婉转的曲调,随着曲折跌宕的剧情,如痴如醉,不时送上阵阵喝彩……

“年年过年免费看大戏,真好!”家住兰山区柳青街道的74岁老人李玉诚带着一家老少6口人一早就赶来“抢座”,一场戏听下来,老人竖起了大拇指。李大爷告诉记者,市文化馆每年春节都举办公益非遗优秀剧目展演,柳琴戏、弦子戏,演的都是临沂地道的传统戏,这是社区居民每年春节都盼着的“大事儿”,每年从大年初五开始,他都约着家人及社区的老朋友们一起来看戏。“唱的是咱们临沂的传统戏,听的是咱们的家乡音,热热闹闹看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非遗公益展演为咱老百姓增添了传统的年味儿!”李大爷高兴地说。

“市文化馆春节非遗优秀剧目展演活动连续举办了5年,过大年到文化馆里看大戏已成为很多市民的共识。”市文化馆馆长王志选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地方剧目,让更多市民了解、喜爱传统地方戏曲,每年春节前市文化馆都会在全市各县区筛选高水平的地方戏剧团及优秀的传统和现代剧目,精心组织春节期间的展演活动。柳琴戏、弦子戏、溜山梆子戏……每年从正月初五到正月十二,连续8场有着浓郁临沂特色的民间戏曲剧种陆续上演。

这边大戏唱得正酣,那边“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暨第二届沂蒙“乡音乡韵”展览展厅内更是热闹非凡。剪纸、烙画、木玩具、泥塑、古陶、手绣……80余个门类、15000余件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非遗实物展品,诉说着沂蒙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展现着“非遗”的无穷魅力。

“现在的孩子很少看见这些传统的民间手工艺,这些精湛的技艺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应该让下一代多了解,更好地传承保护。”在展厅内带着孩子观看沂蒙彩印花布的刘庆亚深有感触地说。

市文化和旅游局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科长王泽增告诉记者,近年来,临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批珍贵、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抢救和保护。截至目前,全市非遗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历史文化展示厅等数量均位居全省前列。“过传统新年,品味优秀传统文化,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演活动,有效激发了广大市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同时有效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融入社会、融入生活,让优秀传统文化回归民众生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营造了良好环境。”王泽增说道。

记者 王慧

新闻推荐

挖掘作业距汉墓中心仅20米,村民住房出现裂缝…… “造地”为何变挖山

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工地部分区域颇有盛名的文化名山被挖得遍体鳞伤,满目乱石。大型挖掘机作业已推进到距山下大型汉墓...

兰陵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陵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