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红利惠及沂蒙百姓

临沂日报 2018-12-18 09:44 大字

(上接A1版)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当年度,临沂市企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启动实施标志着临沂市社会保险制度的初步建立。

2010年,临沂市新组建的临沂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处主要承担拟定全市社会保险经办工作的办事程序与操作规范并组织实施,负责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职工的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的业务经办等工作,社会保险制度发展逐步完善。

截至2018年5月底,全市企业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1.68万人、22.69万人、112.78万人、922.61万人、63.74万人、102.63万人、60.83万人和540.08万人,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88.7亿元。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293亿元,社会保险基金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教育事业浓墨重彩,强劲足音谱出一曲曲奋进之歌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也是临沂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伴随着全市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教育事业由弱变强、由外延扩展到内涵提升、由区域教育到形成品牌,取得了突出成效,为实现富民强市目标和建设大美新临沂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持,在临沂教育改革发展的征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教育事业发生了脱胎换骨、翻天覆地的巨变。全市教育事业实现了从土屋子、黑孩子到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的伟大“嬗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临沂市的教育事业驶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全市在抓好基础教育的同时,积极抓好扫盲教育,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在全市掀起了学文化、学技术的高潮。据1990年统计,全市15-40岁的青壮年文盲共92.6万,占全市总人口的比率达9.2%;1996年“两基”达标验收后,全市剩余文盲仍有11.7万多人。经过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坚持不懈地扫盲,人口的文化素质逐步提高。

1996年6月28日,一个永载沂蒙教育发展史册的日子,山东省政府检查团经过严格评估验收,郑重宣布:临沂市九县三区全部达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标准,在全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率先实现“两基”,随后《人民日报》《大众日报》等先后报道了沂蒙山区实现“普九”的经验。

省政府的验收报告显示:全市九县三区初级中等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师资队伍、办学条件、经费保障等几项主要指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达到99.8%,初中达到98.5%,残疾儿童入学率达82.5%。

自1993年到1996年,全市用于扩建、改建校舍,添置教学设施投入达12亿元,超过了文革后到1992年教育投入的总和,是临沂市历史上教育投入最多、成效最显著的时期。全市新建教学楼512座、平房5.5万间,改造黑危房2.4万间。小学、初中分别由90年的8841处和701处调整到1996年的5719处和301处,校均在校生分别由1990年的107人和660人增加到1996年的220人和1576人。全市生均校舍面积达到4.1平方米,新添课桌凳37万套,教学仪器按国家分类配备标准的配备率分别达到92%和95%,学区小学以上中小学都建起了图书室,新增图书1200万册。沂蒙教育发展史掀开了全新的一页。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不断向城区涌入,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学校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城镇学校班级人数剧增,“大班额”问题随之产生,且日趋严重。

2015年11月3日,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重点民生事项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临发〔2015〕21号),将解决大班额问题列为全市十件民生大事之一;2015年12月17日,市政府第71次常务会议讨论审定了《临沂市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工作方案和专项规划》,并将解决大班额问题列为对县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和新型城镇化考核内容;2015年12月23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印发临沂市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工作方案的通知》(临政办字〔2015〕129号),明确2015-2017年,全市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规划总投资76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213处,校舍面积363.9万平方米,新增教职工10936人,新增学位25.2万个。

目前,全市中小学校1696处,在校学生167.9万人,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巩固率98%。各级各类中职学校42所,在校生11.33万人,分别是1978年的10倍和60倍。

相关数据显示,从2013年起,先后投资150亿元,实施教育均衡发展和全面改薄项目3200多个,到2017年,比国务院确定的目标提前4年,比省定目标提前1年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全国革命老区中率先完成任务的地级市。

就业创业突飞猛进,开启了一扇扇小康生活之门

就业乃民生之本,创业乃就业之源。

改革开放初期,为解决因“文化大革命”积累的就业矛盾和数百万下乡知青回城形成的就业高峰,临沂市普遍采取设立劳动服务公司的形式,实行“三结合”的就业方针,即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多年积累的城镇待业问题,而且打破了统包统配和全民所有制企业招工的模式,就业格局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

2010年以前,临沂市共有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29处。其中,劳动力市场16处,人才市场13处;共有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34家,社会办职业中介机构94家。

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就业政策经历了从专项政策到普惠政策,从统包统配,到劳动合同制,再到市场化就业等发展阶段。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就业转失业压力加大,城镇新增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各种矛盾交织。国家开始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税费减免、小额贷款、岗位补贴、就业援助等一系列政策,加大对各类就业困难群体的扶持力度。2012年以来,临沂市每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以上,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0多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26.2万人,困难群体就业3.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2.3%左右,低于3.5%的控制目标。全市一直呈现就业规模不减、就业形势稳定、就业质量持续提升的良好态势。

来自兰陵县兰陵镇的进城务工人员杜吉伟,是罗庄区零工市场的常客。“花一块钱,晚上睡觉就能有个暖被窝,还能洗上热水澡,屋里还有茶水炉,橱柜里还有充电器,房顶上按着吊扇,晚上大家还可以看节目、参加免费培训。吃饭也是非常实惠,这样的好事上哪找啊!”杜吉伟高兴地说。

杜吉伟口中所说的集食宿、求职、招工、培训等基本服务功能于一体的“零工市场”,就是2011年,临沂市委、市政府为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农民工综合服务水平,由市区两级政府投资建设的临沂市进城务工人员综合服务中心暨零工市场。据悉,该零工市场是全国首家政府投资,并具体管理运营的公益性综合服务中心。

临沂是农业大市,农业人口比重较大,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民工工作。2012年以来,全市不断加大农民工工作力度,每年实现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万人左右,累计转移就业116万余人。为促进农民工群体就业创业,全市12县区建设了零工市场,同时建有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平台8家,市级以上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园区)28家,各县区人力资源市场均设有专门的农民工就业服务窗口。

既帮之以“鱼”,更授之以“渔”。

2013以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全民创业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企业二次创业贡献大美新临沂建设的意见》《关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见》《关于创新财政扶持政策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临沂市促进就业创业的重大政策体系的日趋完善,为实施就业再就业工程提供了政策支撑。

临沂市重视创业服务载体建设,至2015年,临沂市共建有创业孵化基地34个,创业指导机构30个,创业指导窗口75个;共有临沂拓普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沂蒙大姐创业服务中心、郯城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示范园区)6家,市级创业示范平台22家,建立创业指导机构30个、创业指导窗口75个,2个街道和17个社区成功创建山东省首批创业型街道和创业型社区。

时光荏苒,40年弹指一挥间。老百姓最期盼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正在随着时光的推移,逐步得到实现和改善,广大群众“生活难、看病难、上学难”等突出问题也基本得到解决,沂蒙百姓的生活更是一天比一天好。

新闻推荐

兰陵县开展烟花 爆竹打非治违活动

兰陵讯近日,兰陵县安监局进一步加强冬季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以城乡接合部为重点区域,开展烟花爆竹领域打非治违...

兰陵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陵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