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国家农业公园立足“农”字做足特色,年接待游客突破百万人次 做农业里的公园,而非公园里的农业

大众日报 2018-07-24 02:08 大字

□刘兵报道图为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滚筒式栽培技术的展示。?【视频】美丽代村的休闲旅游之路□本报记者刘兵刘英

7月的沂蒙大地,骄阳似火。而位于兰陵县代村国家农业公园的智能温室大棚内,却四季如春。尽管是旅游淡季,但上百种竞相生长的花卉果蔬,仍吸引了不少避暑游客。7月17日至18日,记者再次走进代村,与村党委书记王传喜面对面,从发展乡村旅游的角度剖析乡村振兴的代村模式。

“农业是我们

发展旅游的根基”

乡村旅游是代村的六大产业之一。在许多人看来,代村的乡村旅游做得风生水起,特别是省内第一家国家农业公园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招牌,让许多发展农业公园和乡村旅游的地方,望尘莫及。数据显示,2017年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游客量突破100万人次,门票收入达到3500多万元。自2013年实施开发建设,5年时间一个村办企业在乡村旅游方面达到如此成绩,着实不易。

2万亩的园区、10亿元的投资,在打造国家农业公园方面,土地和资金是两个必不可少的基本元素。“这些是代村得天独厚的优势。早些年我们探索了土地集体化经营,并积累了一定的集体收入,这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王传喜说,农业公园的基础是从代村人生活、劳作的土地上发展而来。

翻阅代村的村史记录,记者发现该村发展旅游业明显晚于其他产业,代村是在农业产业化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搞起旅游的。“当初来指点农业公园建设的专家,曾提醒我们要做农业里的公园,而不是公园里的农业,无不强调农业是我们发展旅游的根基。”王传喜告诉记者,时至今日,如果单凭发展乡村旅游,代村不会如此迅速实现乡村振兴。

据介绍,2012年,时任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的陈国忠为代村编制《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总体规划》时,就是在代村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后着手的。“发展大规模乡村旅游,特别是做农业公园,一定要有相关产业为基础。”陈国忠说,代村现在取得的成绩直接证明了这一点。

新热点绕不过老问题

有专家预测,2018年“国家农业公园”或成为农业领域的下一个热点。在王传喜看来,热点归热点,当前大多数乡村旅游点普遍面临业态单一、产品雷同的窘状,与农业公园的“画像”相差很远。

王传喜说,代村在发展乡村旅游初期,也曾遭遇这样的情况。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内不同主题的智能温室大棚是他们的优势,但也是劣势。据了解,有不少游客来参观,一间一间地转,难免产生厌倦感,如何丰富园区内的产品,成为代村发展旅游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曾有人建议王传喜在园区内开发更多娱乐设施,扩大当前园区内已有的针对儿童的游乐场规模。“这一建议很好,可以增加客流量,但不符合园区发展的大局。”记者在与王传喜的交流中,他多次谈到“丰富旅游业态绝不能离开农业”的观点。事实上,这几年他也是这样做的。

来过代村的人都知道,在兰陵国家农业公园中,不仅有智能温室、农展馆,还有农耕文化广场、沂蒙山农耕博物馆等游览项目。而在万亩花海西侧1500米的地方,新开发建设的“中国知青村”也于今年4月与游客见面。

“当前,文旅融合越发紧密。一个旅游点没有文化是留不住游客的。”王传喜正带领团队围绕农业公园的文化做着一篇大文章。

突破高成本和淡旺季制约

这几年,代村和王传喜的事迹被广泛传播,慕名到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旅游的省内外游客越来越多。“从面上看,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知名度有了,游客有了,旅游产业也发展起来了。但从根上来看,在发展旅游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王传喜说。

第一个问题就是成本。旅游是一个前期高投入、低产出、周期长的产业。“你别看园区里的智能温室大棚光彩引人,这是投入巨大成本的。不算人工和前期设计规划,一个大棚光电费一天就要一万块。”王传喜掰着手指头算来,“现在乡村旅游收入方面,门票是一块,餐饮和住宿是一块,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收入。而当前,伴随全域旅游在乡村的深入影响,取消门票是迟早的事情。”

而第二个问题就是淡旺季问题。因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旅游产品以温室大棚为主,冬季游客尤为火爆,在春节、展会期间,可持续多天达到最大承载量,但夏季园区冷清。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今年元旦,他们针对本县居民和临沂市中小学生实行了非法定节假日免票的政策。高温淡季时,这一效果初显,人气比去年同期上涨不少。

人来的多并不意味着收入多,关键要看游客的留夜和消费情况。目前,农业公园外围主打餐饮的沂蒙老街已发展成熟,二期正在加紧建设中;紧邻公园的新农人培训基地也破土动工,建成后可同时容纳2000多人培训学习。

“紧跟新时代,我们更要勇立潮头,我们有信心解决好当前遇到的各种问题,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始终做好表率。”王传喜说。

记者手记

发展乡村旅游园区要做好精细化管理

兰陵代村远近闻名,其探索的乡村振兴实践之路,为其他乡村发展提供了丰富经验。就省内乡村依靠旅游园区发展乡村旅游而言,除了上文提到的几点值得借鉴外,还要尤为关注一点——要在园区建成后做好精细化管理。

放眼省内各地乡村旅游点,有不少地方建设有现代科技农业大棚,但真正成气候、打出品牌的寥寥无几。归咎原因,有缺乏资金的情况,也有疏忽管理的情况,而后者原因居多。记者在赴兰陵采访路上,曾先期到达另一农业公园,该公园曾拥有至少5座智能温室大棚,每棚种植不同作物,前期有不少游客前来参观采摘,但因每年果蔬相同,到了后期游客越来越少,收入大减。为了盈利,园区内的大棚要么被改做餐饮,要么被改做书画展览,农业元素消失殆尽。在与王传喜的交流中,记者明显感觉到他在园区管理方面的认真与科学。为了应季应景,丰富某个大棚的景致,吸引游客兴趣,村委会成员及企业骨干可以反复十多遍修改方案,带头人亲自参与并督办建设,实现每个季节不同景色的更替。

当前,山东省正按照规划要求,以发展乡村旅游园区带动部分地域的乡村振兴,计划到2020年,打造300个乡村旅游园区。这种模式的发展确有成效,但也应当避免部分乡村一哄而上。相关部门,特别是基层政府和旅游部门应当做好引导和规范,防止粗制滥造的乡村旅游园区“遍地开花”。

新闻推荐

□兰陵交警为农村“两员”统一配发手机

日前,兰陵交警大队为全县1000多名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员和交通安全协管员统一配发手机,为进一步加强信息沟通,促进交通安全管理...

兰陵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陵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