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14个小项目种养加齐全 野槐沟改名富泉村

农村大众报 2021-03-02 15:34 大字

十字路街道的扶贫产业园有12个大棚属于富泉村。曹佃振每天都要到大棚里看看,估算第二天的采摘量和用工数。刚过去的这个春节,莒南县十字路街道富泉村48岁的村民徐大武没闲下来几天。他在村里有个作坊式的木器加工厂,用废旧木料加工各种小用具出口。他说:“停一天,就少挣一天的钱。”他和妻子带着几个工人,年初五就开工了。

春节还没过完,这个村58岁的林素芝就忙起来:做饭、喂猪、到鞋厂上班。好在猪圈就在村边,鞋厂建在村里,跑不了多少路。在鞋厂上班,她一天能挣百十块钱。

更忙的,还是这个村60岁的党支部书记曹佃振。周边村的村干部遇到曹佃振,便有人开玩笑说:你们村现在家大业大啊。憨厚的曹佃振说:都很小,都很小。

富泉村900来口人,合作社、小企业之类的加起来有14个,并且种养加齐全。曹佃振说,他们村位置偏僻,以前叫野槐沟村;村子发展起来后,便把村名改成富泉村。“我们以前是很穷,可现在不穷了。村里多泉水,我们改这个名字,就希望好日子像泉水一样,源远流长。”他说。

曹佃振说,富泉村人均1.4亩地,光种地富不了。村集体一年3万来元的土地承包费,同样紧巴。全村人得抱起团来找富路。

2013年,村里成立了养猪合作社,在村外建起养殖小区,党员干部带头入驻。合作社建起饲料加工厂,为社员提供品质有保证、价格更低的饲料。到现在,这个村的养猪户达到40多户,养猪规模扩大到5000多头。合作社还吸纳周边村的养猪农民,社员多达200多户,养猪规模超过2万多头。2020年饲料加工厂生产饲料1000多吨,为村集体增收3.6万元。

2015年,富泉村成立了农机种植合作社。刚成立时,没农机,只是建了个农机大院,招引周边有农机的农民入社。社员平时各人干各人的活,合作社的用处是去揽大活,如土地深耕深松、土地整理之类的项目。社员挣工钱,合作社拿提成。靠这些提成,合作社2020年买来了一台180马力的拖拉机和一台联合收获机、一台小型无人植保机。

2018年富泉村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村民想外出打工,可以把地交给合作社。保底收入是好地一亩1000元,山岭地600元。”曹佃振说,“合作社现在有了300多亩地。挣的钱,村集体留一部分,更多是分给社员。”当地种花生的多,2018年,富泉村建起花生榨油厂。

在成立3家合作社的同时,曹佃振很重视村里的小企业发展。他细数了一下全村的小企业:6个木器加工厂,全是用废旧木料加工成出口产品,用工40多人;一个鞋厂,生产的劳保鞋全部出口,用工30多人;一个大型包装袋缝制厂,用工30多人;一个肉串加工点,用工30多人;村边是街道的扶贫产业园,建的是大棚,平均每天用工不少于40人。“不算40多个养猪户,我们村这些小企业,能提供200多个就业岗位。”曹佃振说,“在我们村,不是找工难,而是招工难,村民只要想干,就能找到活。”

2020年,富泉村村集体收入是20万元。至于村民收入多少钱,曹佃振笑着说还真不好统计:“地里一块,养猪一块,上班一块。全村人的日子都过得很滋润。”

农村大众报记者孙成民

通讯员刘雁殷芳芳

新闻推荐

大年初四,老人走失3天被民警救助返家

农村大众报莒南讯(通讯员徐向田任林润)2月18日下午,临沂市河东区九曲街道办事处某村的几位村民专程驾车来到莒南县公...

莒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莒南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