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敲响集体“工业标准地”入市第一槌
本报讯 (临报融媒记者 孙芳玉 通讯员 刘雁 赵亭云)在莒南县十字路街道中柴沟村、岭泉镇前柴沟村,山东江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正在平整场地、入场施工,一座现代化药企正在莒南大地上崛起,这是莒南县首例集体“工业标准地”入市。接下来,莒南县将启动第二批6宗150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并将目光放到集体“工业标准地”入市规范制定上,谋划出台入市指导性文件,致力打造集体“工业标准地”入市齐鲁样板。
时间追溯到今年7月24日上午10时许,莒南县敲响了临沂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第一槌,这也是山东省“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标准地”的第一例。该宗地被山东江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总价2040万元摘牌,用于建设医药制造业项目。
山东江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莒南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2019年12月提出用地申请。莒南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组织征地材料过程中,依据新《土地管理法》“工业用地占用集体建设用地不再征地”规定,由此,山东江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用地程序被中断。
“对于公司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作为招商引资项目落户莒南之后,眼看‘落地无望’,心里火急火燎。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作为医药公司,更是迫切需要投入生产。”山东江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郭稳廷回忆道。
“新《土地管理法》的实施,对于我们责任部门也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没有具体指导性意见可以遵循,各地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面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用地的迫切需求,我们也是万分焦急。”该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刘传安介绍,“我们先后多次对接省厅、市局,到外地观摩学习、‘采它山之石’;联合财政局、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相关部门多方探讨、广泛论证。”
经过多番努力,莒南县建立了“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并制定了相关标准。自此,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迈上了快车道,6月2日启动首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程序,6月24挂牌,7月24日摘牌、签合同,前后用时52天,相比之前国有土地手续办理至少半年时间,缩短了4个多月,企业发展也实现了‘弯道超车’,而且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同权同价”,届时可抵押贷款充盈企业资金,加快企业发展。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后,获得的土地收益除按规定收取的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等之外,剩余部分全部归村集体所有。
“这宗入市地块涉及我村102.48亩土地,为村集体带来了一笔可观的收入。我们计划用这笔钱提升改造村民活动室,疏通村里的排水渠,改善人居环境。”岭泉镇前柴沟村党支部书记朱文新这样说,“该宗土地50年出让期限到期后,我们还可以重新出让。”
莒南县还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工业标准地”作为“一体两面”共同打造,让快速办理用地手续的企业少花钱、再提速,实现“拿地即开工”。
先前,企业用地需要办理环评、水资源论证、安全性评价等11项区域评估,需承担上百万乃至几百万元的费用,且需2至3个月的时间跑多个部门办理。莒南县启动“工业标准地”出让后,开展“多评合一”,先期由政府一次性完成区域评估,“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减轻企业负担的同时,让企业少跑腿,多办事。
“在企业拿地过程中还推出了‘容缺受理’‘模拟审批’,推行‘流程再造’。现在,企业办理《用地规划许可证》,最多需要3个工作日,然后就能办理不动产登记,高效的服务为企业发展赢得了先机。”该县储备中心副主任崔臻说。
为更好地扶持企业发展,莒南县建立了“全程化监管”制度。政府和企业在投资协议中约定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容积率、亩均税收等主要用地指标,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原则不改,坚持“亩产论英雄”导向不变,不断提升土地产出率,以严格的标准培育明星企业、打造知名品牌。
新闻推荐
本报8月29日讯(临报融媒记者衣方杰)今天上午,市委副书记、市长、临港高端不锈钢和先进特钢基地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孟庆斌带队...
莒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莒南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