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茶产业转变生产方式 一支乡村振兴服务队带起22个合作社

农村大众报 2020-07-21 15:30 大字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牛鼻子’。我们来到洙边镇后,立足这里的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把服务洙边镇乡村振兴的重点,首先放在产业振兴上。近两年的实践证明,我们走的路是对的。”7月9日下午,在莒南县洙边镇崖子村成方连片的600亩茶园里,省派莒南县乡村振兴服务队(以下简称“服务队”)队长秦维强说。

2018年9月,服务队10人入驻洙边镇。服务的内容方方面面,但要有个总抓手。他们的目光,很快聚焦到这个镇的优势产业——茶。这个镇是“南茶北移”最早的地方之一,全镇现有茶园3.8万亩,拥有规模化茶叶加工企业6家。

服务队的聚焦重点,与莒南县对洙边镇的整体规划不谋而合。2018年6月,这个县便在洙边镇启动了“茶溪川田园综合体”建设。服务队到来之时,综合体建设刚起步,还没有进行全盘谋划。为此,服务队请来专家,对此进行整体规划。

必须改变茶园农户分散经营的传统。在服务队的主导下,2019年3月,9个村的2100亩土地成方连片流转。经过统一整治后,变成了2700亩。“这些流转过来的土地,必须按市场化去经营。只有这样,才能生存发展下去。”服务队队员侯献伟说。

谁去经营?服务队选择了两个主体。一个是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一个是有种植能力的大户。在服务队的引导推动下,这2700亩土地很快被各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承包。2019年4月,这些原来只种花生地瓜的土地里,播下了茶种子。

“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应该是拉动各方利益的共同体。”秦维强说。在合作社里,有村集体的股,有村里党员干部的股,也有普通村民的股,而且都是现金股。这样,茶园挣钱了,集体和个人都受益。为了有更多的收益,入股者都必须尽心尽力,村集体、干部、村民的利益便紧紧捆在了一起。

“我们测算过,3年以后茶园进入量产期,一亩茶园年均纯收入不会低于5000元。”服务队队员朱冬冬说,“有如此大的收益,入股各方都有信心把茶园经营好。”

“我们推动以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来具体经营茶园,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式。”秦维强说,“这种模式就是把农村分散的、碎化的资源集中起来,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产业化发展,首先是规模化。”

由党支部领办、承包新茶园的合作社,在洙边镇各村引起了震动。在村集体增收难、村民想着更快致富的情况下,全镇50多个村,到今年7月初,已经成立了22个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入股到账资金240多万元。

合作社多了,便在服务队的引导下,成立了合作社联合社。联合社上连加工企业和市场,下连各个合作社,统一生产流程和技术标准。“以茶叶生产为例,联合社生产出来的茶叶品质更高,加工企业便会以更高的价格进行收购,这样才能打造出更响亮的洙边茶品牌。”朱冬冬说。

农村大众报记者孙成民张天银

通讯员彭晓燕刘雁

新闻推荐

莒南:“稳、准、优”三字诀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临报融媒记者孙芳玉通讯员刘雁朱芳蕾7月12日,走进山东华纶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生产线上正吐出一条条银白的丝线...

莒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莒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