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词:以匠人之心 做完美的“泥老虎”
□临报融媒记者 杨光达
通讯员 王惠 徐俐莉 周静
“我制作传统泥老虎几十年了,前几年改良了一下,弄个窑,烧一烧增加硬度,再喷上漆,让泥老虎更好看、更壮实,还拿到了网上卖,让泥老虎跑到全国各地。”谈起泥老虎,平时话不多的莒南匠人李德词顿时打开了话匣子,越谈越起劲。
一门手艺做到精
泥老虎起源于明代万历初年,也叫泥响虎。一块泥巴造就的“玩偶”,处处显示着百姓的智慧:老虎是百兽之王,且“虎”与“福”谐音,捏画个“玩偶”给孩子玩,不仅寓意保护福安,更祈盼家宅安宁。正是依附着对健康、平安、幸福生活的向往,便产生了这百年不变且恒久传承的文化作品。
李德词今年72岁,他从小跟父亲学做这个玩具,20多岁时接过了家族的“文化传承”,开始了与泥老虎的不解之缘,一干就是50年。“别看这点儿小老虎,做成需要费很大的工夫,做好还真得动动脑筋!”
看似简单的泥老虎,从开始挖土到最后成品,需经十多道工序才能制作完成,包括选泥、制模、磕坯、修坯、做哨、涂粉、上色、成品等,不仅对土、制成的坯有要求,对画的技术、颜色的选择都很有讲究。
六月天,阳光好,风不急不燥,正是制作泥老虎的最佳时节。记者来到李德词家,他正在制作今年的“泥老虎”,地上一排排泥老虎头,灰黑色的泥土本色衬得小老虎很威武。
在李德词脚边,有一盆土、一碗水、一副模具和一套工具。他说,制作泥老虎的泥是有讲究的,选“泥”是做好泥老虎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这泥名叫“黄泥头”,泥质细,没有沙和碎石头,捏好了放在太阳底下晒,不裂纹。“现在只有坊前寺前村那个地方有这种好泥了,每次我都是骑三轮车去拉,一年总得拉个几趟!”李大爷笑着说。
把和好的泥饼放在模具里,挤挤摁摁,几下工夫,拿出来,“老虎头”就有了。接着,用刮刀把周围多余的泥刮掉,再把老虎的鼻孔挖出来,老虎就“活”了。看李大爷下刀、起刀,了然于心,几十年的制作经验,似乎让刀片都有了自己的记忆。先做头,再做尾,阳光下晒干,中间再放上哨,把浆糊抹在牛皮纸上,连上头和尾,小老虎就可以站起来了!据李大爷讲,这泥老虎肚子里藏的“哨”都是他用芦苇杆自己做的,费时费力,现在时代进步了,直接买塑料哨就成了。
彩绘更是泥塑的点睛之笔,也是给泥老虎“穿衣服”。等泥老虎定了型,李德词找来腻子,连着刷上两遍,这样是为了让泥老虎又滑又好看,等干透了,给“白衣服”再上彩绘,泥老虎就制作完成了。
“这就是个工夫活,得费心和它耗。”李德词笑着说。慢工出细活,时间便是泥老虎最好的“打磨剂”。“一般都是五六月份开始捏泥扣模,十月份左右开始上颜色,过年的时候就可以卖了!”李德词满脸洋溢着兴奋。
“买只老虎过新年,大人小孩都喜欢。”曾经的“咕嘎咕嘎两毛五”到现在翻了几十番。由于李德词技艺精湛,做出的小老虎活灵活现,特别受市场青睐。一年到头,尤其是每年元旦前后,前来订货或网上订货的客户络绎不绝,给李大爷带来的不仅是财富,更是欢乐。
一生只做一件事
一生咬定一个目标不放松,一生只做一件事,朝乾夕惕,做好做精。这就是李德词的秉性。李德词老人特别爱学习,肯钻研,买来布娃娃照着就做了“泥娃娃”,接着兔、鸡、狗,还有那招财猫、双面猫,一个个带着各色花绘的吉祥动物都在他的手中诞生了。
李德词有一天看电视,喜欢上了“埙”,就琢磨着造个泥埙,吹出来的声音带着古韵,好听得很。此后便一发不可收,又造出牛角哨、小号子哨、金箍棒哨、虎头哨、鲜桃哨。
一把泥蛋子,传承50载,文化坚守初心难改;一块死泥巴,玩成活老虎,各色的民俗小“玩具”赋予泥巴更多生命内涵。李德词老人说:“做这个,虽然赚不了大钱,但俺就是喜欢,一不做就难受。只要俺活着,就一直做下去。现在,儿子也会做了,将来我的孙子也得会做,不能丢了这门手艺,俺得让他们把这‘泥老虎’世世代代做下去!”
新闻推荐
“谢谢法官为我们当事人着想,这么快就化解了矛盾,解决了纠纷,让俺们以后还能继续合作。”近日,在莒南县人民法院板泉法庭庭长...
莒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莒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