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土地文章 推动乡村振兴

临沂日报 2019-06-26 13:19 大字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用活土地,造福百姓。 近年来,莒南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精心规划,精准施策,着力用足用好全县的每一寸土地,为莒南乡村振兴写出了一篇篇文采斐然、气势磅礴的大文章。

土地整治书写“临沂经验·莒南模式”

麦收时节,涝坡镇双山村的丘陵地上一片喜庆的丰收景象。远远看去,梯田层叠、直排云天,线条行云流水,规模磅礴壮观;成熟的麦穗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仿佛遍地黄金;蜿蜒平坦的水泥路像一条长蛇盘踞在山坡上;来来往往的收割机画出了五线谱,地里辛勤劳作的人们仿佛跳动的音符。

早在两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地块零散,田坎多,联合收割机派不上用场;农村道路崎岖坎坷,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灌溉不便只能“靠天吃饭”,有的年景连种子都收不回。

去年,莒南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创新土地整治模式,在临沂市率先引进社会资本投资土地整治项目,双山村也在整治范围。土地整治将原来零散的地块挖高填低,整成大片的地块;将坡度较大的田坎用石料砌起,石墙牢固且透水,旱能浇涝能排;修筑并拓宽田间道路,极大地方便了农民耕种;充分利用高科技技术手段,集中建设了光伏提水站,布局建设了蓄水池,从此告别了“靠天吃饭”的生活。

“土地整治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庄稼地好了,我们农民的日子就有盼头了。为老百姓整地,不但不要钱,还给我们发钱哩!那些日子,我去垒田坎每天都有200多块钱的收入……”双山村的任大爷高兴地说。

据了解,整个项目共引进社会资本2亿多元,整治土地总规模4.78万亩,新增耕地6600亩,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2.63万亩,为政府创造收益超10亿元,为当地农民提供临时就业岗位10000多个,土地流转费用较原来普遍提高200-300元/亩,亩均产出率提高20%以上,直接受益群众1.6万余户4.5万多人。该项目被誉为“临沂经验·莒南模式”,入选省委改革先进典型,是新时代下“愚公精神”在莒南大地上的传承发扬和生动实践。

整治好的土地成为了增强适度规模经营、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发展区域现代特色农业的内生动力,也带动了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来,为革命老区、丘陵地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今年植树节期间,双山村借助全县植树活动的有力时机,在部分整治的土地上集中栽种招商引资的“元宝枫”经济树种,活动当天就栽下10000多棵树苗,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也“种”下了金山银山,未来势必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

增减挂钩实现“腾笼换鸟、动能转换”

走进文疃镇东上涧村,一座座社区安置楼、一排排老年房、宽敞的社区服务中心映入眼帘,干净整洁的街道,村前清澈的河水,一派美丽新农村的景象。这得益于近年来村里实施的“增减挂”项目,使得贫困的小山村逐步实现了乡村振兴。

东上涧村原址位于现在社区的东边,地处丘陵,北高南低,落差很大。村里大量破旧老房子闲置,空心村问题严重;村南的小河,到了夏天发出阵阵恶臭。全村共498户1230口村民世代生活在半山腰,出行十分不方便。

近年来,该村在莒南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帮扶下实施了土地“增减挂”项目,将破落的老房子拆除,建成了现代化的新农村社区。共建成11座安置楼370户,112户老年房。村民搬迁至新居,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在改善村民居住环境的同时,我们建起了社区服务中心,改善了办公条件;还建设了健身广场,配套了健身器材;建成了医疗卫生服务室,提高了医疗条件;配套了太阳能路灯、重新铺设了供电线路、自来水管道等基础设施;将村南的小河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现在河水清澈见底,两岸芳草离离,景色宜人。生活在这里,感觉比城里人都好。”社区党支部书记孙运钦介绍说。

村民搬迁上楼的同时,村委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拆旧区原来的断壁残垣整治出了197亩成片的良田,在取得村民同意后,集中实施土地流转,全部用于发展黄烟种植,打造黄烟基地,形成产业规模,进一步提高农业产出。

“增减挂”的实施实现了村民脱贫致富,东上涧村尝到了甜头。在“增减挂”的带动下,一个幸福美好的新东上涧必将崛起在文疃镇的东方。

近年来,全县共立项实施增减挂钩项目193个村,拆旧复垦总规模14178.89亩,可节余指标10152.49亩,全县已有2.1万余户群众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安置房,有效地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保障了发展用地需求,缓解了土地供需矛盾,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

去年,为鼓励增减挂项目开展,该县提高了补助标准,实施整村搬迁项目每亩地补助40万元,空心村改造项目每亩地20万元,并要求每个镇街(园区)每年至少实施两个增减挂钩项目,且作为年度经济发展现场观摩点,以实现“腾笼换鸟”,推动新旧动能转换。2018年,全县共节余用地指标1016亩,为鑫海科技、阜丰、力源热电、新城一中等市、县重点项目提供了用地保障。2019年,该县更是提出了节余用地指标3000亩的任务目标,将极大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空间规划开启“多规合一、引领发展”

坊前镇小刘家岳河村原是地处库区的贫穷落后村,位于相邸水库西岸的偏崖上,地势西高东低,站在西家都能看到东家的院内。房屋都是石头垒起的,胡同十分狭窄且基本上都是用青石铺的,很容易打滑,“走路都得小心翼翼,更别说骑车了”。

2004年,村里开展了库区移民,村民们搬迁到地势平坦处,随着疏港大道的开通,小刘家岳河迎来了发展的契机。2018年,村里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现职能划转到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立足小刘家岳河的风俗地貌和区位优势,通盘考虑、整体设计、全面打造,规划了休闲活动广场、乡村大舞台,修建了为民服务中心,美化了村居民房和街道并安装了路灯……年底,小刘家岳河村成为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村。

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推进,莒南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整合了县规划局的职能,设立了国土空间规划科,实现了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的有机融合。2018年12月,莒南县着手编制《乡村振兴规划》,并将规划编制作为重要内容,通过有效引导资源、空间要素重新配置,构建具有稳定、协调的资源空间秩序。2018年,县国土资源局(现职能整合到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全县65个村、茶溪川田园综合体、道口香田园综合体组织编制了土地利用规划。2019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计划在50个村以及山水湾田园综合体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和村庄规划,实现“多规合一”。

山水湾田园综合体恰将小刘家岳河村纳入其中,该田园综合体总规划面积1.1万亩,总投资1.2亿元,整体规划布局为一带贯穿西东,一核镶嵌其中,五区繁荣产业,组团共谋乡村振兴。“一带”即建设综合产业发展带,发展大樱桃600亩、优质桃1000亩、板栗3000亩为主的横贯园区东西的综合产业带;“一核”即三产融合核心区,集中建设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市场服务深度融合核心区;“五区”即桃花岛休闲垂钓产业示范区,创意休闲田园示范区,牧和源循环种养结合示范区、大樱桃采摘示范区,农耕博物馆、库区移民展馆、知青展馆的“一线三馆”红色文化之旅片区。整个田园综合体项目预计于2021年6月建设完成。届时,小刘家岳河村将取得长足发展,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莒南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继续以规划为引领,以资源为保障,以服务为宗旨,挥毫泼墨、下笔有神,不断续写乡村振兴的华章。

新闻推荐

平安回家,请以此为鉴! 临沂交警发布5起典型事故案例

今年6月是全国第十八个“安全生产月”,6月16日至22日为全省公安交警系统“安全生产月交通安全宣传周”,为深化道路交通安全...

莒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莒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