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打造千亿级产业园区 莒南经济开发区用人才激活发展新动能

临沂日报 2019-05-10 09:45 大字

莒南讯 近日,走进位于莒南经济开发区的军民融合产业园滨海防务新材料项目现场,这里正在加紧建设一个海上重要目标防御系统及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是该地区首个集研发、制造、军民融合应用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园,由山东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宋维广全资建设。

价值5个亿的投资项目落户于一个县城里的经济开发区,源于莒南县对人才的不懈“追求”。宋维广长期从事海洋纺织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在新材料、复合材料、柔性结构材料等领域颇有建树,先后获发明专利30余项。去年年初,莒南经济开发区得知其团队有意投资建设新材料项目,而新材料产业作为本园区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缺少一只“领头羊”带路,便立刻“借”家乡之便,与其进行接洽。经过一番亲情和政策的攻势,终于“拿下”这位高层次人才的合约。

宋维广早先在东营市打拼多年,已经在他乡扎下根基,如今选择在莒南经济开发区建设如此规模的项目,“不仅仅因为这里是我的家乡,更因为这里重视人才、重用人才,是发展的沃土。”宋维广如此表示。

与宋维广签约后,莒南经济开发区协调园区内一处闲置地块用于项目建设,并配套“一个管委会班子成员+一个副科级干部+一名工作人员”的服务保障小组,开通绿色通道,快速推动项目落地。目前,1号车间已完成主体建设;2号、3号车间正在建设中,同时配套进行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据悉,项目核心产品主要涉及岛礁水下防御系统、滨海核电站水下综合防务系统、纳米系列功能新材料的研发生产等,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将达到10亿元,实现税收3500万元。

像宋维广这样带资金、带技术、带项目的人才,是最大的发展变量。为了吸引他们来到园区,莒南县依托现有产业体系和规模以上企业,规划建设不锈钢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等特色“园中园”,构建产业体系,完善产业链条,将自身打造成为一个人才聚集的发展洼地。同时,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开辟人才“绿色通道”,设置人才服务窗口,为各类人才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融资对接、业务办理等高效专项服务,支持人才创新创业、推动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海外引才,与区内企业开展人才培育、人才引进、科研对接等各类活动100余次,近3年累计引进A类人才114人、B类人才561人、C类人才78人。

人才留得住、用得好,关键要人尽其才。为此,莒南经济开发区积极打造各类科技创新平台、产学研合作平台等平台载体,让各类人才尽情“施展拳脚”。2018年,新获批国家级研发专业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如今,园区内市级以上技术平台就达到106家。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强也选择在莒南经济开发区开展进行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工作。他这样介绍莒南:“莒南是中国花生之乡,种植、加工等上下游产业链较为完善,还有国家重点支持的粮油产业化龙头企业。我们的研究方向有巨大的发挥空间。”王强自2015年就与该园区的金胜集团进行合作,在花生综合利用、高油酸花生生产控制技术及副产物深加工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其团队研发的“花生加工特性研究与品质评价技术”,帮助集团年实现销售收入17亿元。

以“人才杠杆”撬动园区赶超发展,莒南经济开发区成功创建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在省级经济开发区综合考核中连续6年进入全省20强,连续11年获全市省级开发区第1名,今年将致力于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全县新旧动能转换的隆起带、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莒南县副县长张振群满怀信心地说。

(孙烨 姜婷 卢军勇)

新闻推荐

他们坚守信念多年不动摇 村民自建红色展馆展出藏品3万余件 “让更多的人了解红色历史,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近日,在莒南县板泉镇东高榆村,喜爱收藏的村民丁柏忠自费建了一家“红色文化收藏展览馆”,展出了丁柏忠多年来收藏的各种毛主...

莒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莒南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