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新时代崛起一座新城

临沂日报 2019-01-05 12:44 大字

莒南讯 多年来,莒南县委县政府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依托重点城建项目拉动,城市扩容蹄疾步稳,城市布局日趋合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人居生活环境持续改善,全县人民梦寐以求的一座新城正以其年轻美丽的崭新形象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道路通,百事兴。走在莒南现代化的城市道路上,绿树萦绕,人车分离,感受到的是城市发展带来的便捷与舒畅。而改革开放初期的县城,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莒南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葛树民回忆说:“莒南在上世纪50年代修了一条十泉路,到七八十年代,除了中央十泉路之外,别的大街基本不成街形,有些街道还是断头路,不是上东不通,就是下西不通。”可见当时出行是多么不方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莒南第一次感受到了城市发展滞后所带来的压力。葛树民说:“那时候来了车都出不去,特别去西北方向,难走得很。东边那个路口根本走不动,那个泥啊!当时去临沂,就是一条路,老服务公司往西那条老路,路上坑坑洼洼,简直就没办法走。”路不通,何谈发展?道路破旧老化,出行不便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面对城市建设的紧迫形势,莒南上上下下都行动起来了。

谈及后来的城市建设,葛树民有些激动地说:“先是打通断头路,构筑八纵九横的道路框架,把所有的路全部通开,南边接后来的南环路,北边接后来的老淮海路,东边到文疃那条路,这样把路全部通开了。”一通百通,伴随着城市道路的建设提升,莒南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期,建一座公园,成了人们最期盼的事情。

顺应人民的美好愿景,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建设,1996年,卧佛寺公园建成开园。葛树民高兴地说:“公园的建设把整个县城的品位提升起来了,这是一个城市的基本功能,城市要是没有体育场、没有公园等,不能叫城市。”

2000年以后,从文化广场、污水处理厂到鸡龙河城市湿地公园,再到卧佛云游小镇、磐龙河水系的建设,莒南县城的城市基础配套逐步发展,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截至2017年底,莒南城市规划面积47.63平方公里,县城建成区面积23.3平方公里。莒南城区道路总长度166公里,道路面积391万平方米;建成五洲广场、龙泉广场等6处大型广场和18处绿地游园;完成46条道路亮化,实施景观亮化70余处,安装路灯1.1万多盏,完成城区雨污水管网总长度303公里;建设天然气管道总长度914公里,实现天然气供应居民用户5.4万户;城区集中供热覆盖建筑面积680万平方米,实际供热面积340万平方米,覆盖301个小区;自来水年供水总量1168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9万吨,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6.8%;倾力推进城市水系综合治理,全力打造城市滨水带。累计投资20多亿元对流经县城的鸡龙河、磐龙河、卧龙河、白马河、龙王河等5条河流进行了综合治理,构筑了“五山互峙、五河汇城、山在城中、水在绿中、山水相依、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大公园格局。莒南县被评为“国家园林县城”“山东省首批生态建设示范县”。

莒南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刘希玉在谈及城建发展时说:“2018年8月,莒南县成为山东省第三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城市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全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厕所无害化改造、村内道路硬化户户通等工作;抓好建筑业管理工作,不断提升规范化监管水平,为建设新时代幸福美好新莒南而努力奋斗。”

(孙烨 严珊珊)

新闻推荐

他倒在道路交通管理“百日安全行动”第一线 追记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河东大队汤头中队辅警刘晓冬

本报记者柏建波通讯员高杜娟他长期奋战在交通管理一线,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他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也...

莒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莒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