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济南解放70周年革命文物展》开展 百余文物见证烽火岁月

山东商报 2018-10-10 13:57 大字

滕元兴的请战决心书滕元兴的请战决心书登城英雄李永江的奖状登城英雄李永江的奖状彭超的日记彭超的日记国庆期间,济南市博物馆举办《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济南战役精神——纪念济南解放70周年革命文物展》。展览中,日记、奖状、请战书等一系列极具时代气息的文物从战火中走来,见证了用生命前进的八个昼夜。对英雄们的故事,你了解多少?文/图记者焦腾

奖状、请战书背后的故事

《纪念济南解放70周年革命文物展》按时间顺序设置了从战役源起、战前准备到双方激战、武器装备再到济南解放、不忘初心等十四个板块,主要展出有关济南战役的指示材料、贺电文稿、战地照片、武器装备、通讯设备、战时日记等内容文物百余件,再现了济南战役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通过重拾济南战役历史遗物,弘扬“爱党爱军、依靠人民、英勇顽强、敢于胜利”的济南战役精神,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在数件尘封数十年的奖状、决心书、请战书中,一张颁发于1948年10月10日的奖状吸引到记者的目光。虽然历经时光沉淀而泛黄,但从奖状中央醒目的暗花字“人民功臣”中仍可见其分量。

“李永江同志于九月二十三日于济南攻城战中成绩卓绝并受济南英雄之光荣称号,创立功绩业经评定为特等功劳……”这是73团突击连二班长,也是众所周知的登城英雄李永江的奖状。

“李永江所属第九纵队第73团三营七连,23日晚,攻城兵团对内城发起总攻,第九纵队第73团在24日2时从城南角突击攻入内城。”济南市博物馆藏品管理部李寅初说,73团是战斗力最强的主力团之一,擅长攻坚作战。

“李永江率领战士突击,他跳进齐腰深的护城河,扑向突破口,第一个爬上三丈六尺高的云梯顶端,跃身登上城墙,成为登上济南内城城墙第一人。”李寅初告诉记者,李永江登上城墙后,敌人冲过来妄图夺回突破口。李永江一阵扫射、投弹,把敌人打了下去。接着,战士于洪铎、滕元兴和机枪兵王会先后登上城头。

除了个人奖励,还有集体奖励。

展览展出了1948年10月10日授予“济南第一团”“济南第二团”的嘉奖令。这张嘉奖令上全面细致地叙述了突破敌军内城防线的艰难过程,肯定了英雄部队第九纵队二十五师七十三团、第十三纵队三十七师一零九团的战绩,让济南第一团、济南第二团的光荣称号流传至今。

除了奖状,文物展上还展出了一份“请战决心书”和“请战书”。

“我要求完成最艰苦的任务,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哭叫,打下济南为山东人民报仇,争取立功。”这份写于“民国卅七年九月一日”的请战书中看到了这位十七岁“小将”滕元兴的心中乾坤。

“展览中还有华东一级战斗英雄刘坤的请战书。他当时写请战书是因为收到了上级下发的一级残疾证。可能是由于多次受伤的原因,想让他到后方养伤。”济南市博物馆藏品管理部孙忠梁介绍。“……不解放全中国,决不下战场,只要还有敌人,我就永远战斗在最前线!只要我还有一口气,为革命我就要上!”时任华东野战军37师110团3营营长的刘坤在请战书中一字一句、言辞恳切。

日记下的战时日常

英勇无畏的战士们的日常都被记录在一本日记中。

“潍县城的炮声正在断断续续的响着,我在团指挥所干些临时工作。主任派通讯员把我叫到指挥所,主任告诉我准备去七连工作……”在一本泛黄的日记本中,一篇关于战时场景的文字引起关注。

“日记是登城英雄所在的三营七连指导员彭超所写,作为指导员的他在日记中记录了他被任命到七连做指导员,赴任时遇到七连战士也就是李永江等人的事情,全文大概有3千多字。”孙忠梁说。

彭超在日记中为后人描述出了“登城第一人”在生活中的生动形象:他(李永江)手中拿着一面旗子,进门来他张口即问:“指导员你看这是什么?”这一问我仔细一看说是奖旗,我说:“这是奖旗,你拿他干什么?”他说:“这是咱们连队的荣誉,指导员你刚回来,有没有信心保住他?”“指导员你说有没有信心?你是我们的指导员呀。”

“彭超在日记中说李永江还有一个‘李二虎\’的绰号。”孙忠梁介绍,日记中小通信员说李永江打仗勇敢,平时工作积极,就是脾气不太好,不讲方式,开口就“熊”,人家生气了,他又说好话,火来得快消得也快。对他战斗工作模范作用大家没有话可说,但对他的管理方式可有不少的意见。因此,彭超表示对李永江“李二虎”的外号并不惊讶。

“从这篇非常生动的日记中,可以看出当时部队的日常活跃状态和战士的高昂士气以及指导员工作的细致。”孙忠梁说。

支前的幕后英雄

在济南战役的胜利背后,除了浴血沙场的战士,还有很多幕后英雄。

李寅初介绍,济南战役前,山东解放区出动50万支前民工。其中,张许民工团的五营三连、商河营五连有“济南民工连”的光荣称号。在济南战役中,这些支前民工连续八昼夜英勇抢救转运伤员,成绩显著。“商河营五连有190多人自告奋勇参加战地抢救和转运工作,全连共抢救伤员92人。同时,山东解放区还为战役准备了一亿四千万斤粮食,动员了18000辆小车、14000副担架。”

说起担架,不得不说此次战役中的模范担架团。“莒南县担架团是模范团,从9月16日开始,在连续十昼夜的转运中,每副担架平均走路七百多里。其中,三连的十日转运路程就达到八百三十里。”

除此之外,展柜中还有一根特殊的“小竹竿”,上面密密麻麻地刻着很多地名。

这根竹竿的主人是唐和恩,他先后参加了济南战役、徐州战役和淮海战役支前工作,他和队员们共同完成部队粮食、弹药等物资的运送任务。

“唐和恩在运送物资时,就会随身携带这根1米多长的小竹竿,用来路上休息支车和夜间行走。他将走过的31个省市县城、75个村镇的地名,都密密麻麻地刻到小竹竿上。”孙忠梁说。

据了解,1978年,山东莱阳西陡山大队前支部书记唐和恩给济南市博物馆捐赠了几件他自己参加济南战役支前民工所用的物件。其中包括这根上世纪60年代唐和恩亲手复刻的小竹竿。

新闻推荐

莒南县市场监管局 助力磨料磨具行业发展

今年以来,莒南县市场监管局着眼工作实际,围绕全县磨料磨具产业转型升级和“质量提升示范区”建设,采取措施助力磨料磨具行业...

莒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莒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