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镇400农民靠“指尖技艺”增收
[摘要]柳编产品畅销京津
本报讯(记者 张志宁 通讯员 王银龙王安毅)1月2日,室外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但陵城区滋镇赵屯村多功能室内却是一番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十几名妇女分工明确、密切配合,不一会工夫一个个式样新颖、造型独特的柳编果篮便编了出来。“一天挣40多块钱,还不耽误照顾家,这样的好差事可真不好找。”谈及滋镇的柳编项目,赵屯村村民董光芹高兴不已。
同董光芹一样,如今在滋镇,有400多名妇女通过“指尖技艺”有了固定收入,“抒柳”牌柳编产品也在北京、天津等地供不应求。“柳编产业就业门槛低,非常符合留守妇女和老年人从业,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对柳编业的扶持力度,在将柳编这一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的同时,让更多群众走上致富路。 ”滋镇党委书记孟广芬说。
之所以与柳编结缘,源于孟广芬的一次调研活动。在滋镇张龙村,有一家工艺品加工企业,生产毛绒玩具,而玩具配套的柳编类产品则需要在外地购进。“滋镇土地及人力资源丰富,且历来有柳编的传统,发展这一产业不但能增加闲散劳动力收入,还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看到这一商机后,去年3月,孟广芬组织党政班子成员、农村党员干部赴省内的莒南县、临沭县、鱼台县参观考察杞柳种植和编织技术,并积极在全镇宣传、发动群众从事柳编产业。同时,与临沂市的一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由对方提供杞柳条及编织技术,为其订单加工柳筐、柳盘等工艺品。截至目前,已在兴龙、刘安等村成立11个柳编加工站点。“镇上提供杞柳条,还有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培训一两天就能上岗,不但留守妇女有了固定收入,就连残疾人等也有了挣钱门路。在增加群众收入的同时,村集体也有了固定收入。 ”东杨村党支部书记宋守涛说。
为延伸产业链条,滋镇率先在东杨村成立陵城区抒柳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在后寨、朱胥等村建成杞柳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300余亩。与普通农作物相比,种植效益提升5倍左右。待全部投用后,不仅能实现自给自足,多余杞柳条还可以外销,加速传统种植模式转型升级。在此基础上,孟广芬与辖区内玩具及木器加工厂等单位对接,引导他们合作。这不仅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也在全镇形成自种、自编、自销的密闭产业链条。经持续推动,目前滋镇柳编从业人员达400余人,自去年4月以来,群众增收300余万元。
在看到这一良好的收益后,孟广芬将编织品发展到洗衣篓、宠物窝、收纳桶等十余个品种。在继续做好订单生产的同时,引进阿里巴巴等门户网站,将产品进行网络销售,并在北京天津等地设立销售站点,让更多柳编产品销往京津等地。
新闻推荐
□记者王洪涛通讯员董磊报道本报莒南讯最近,在莒南县城打工的李先生经常光顾县新华书店选书购书。“从电视上看到,莒南新华书店和图书馆联手推出了“你点书、我买单”服务,这既方...
莒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莒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