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地警方协作 千里再续亲情 李沛鑫 本报记者 廖文凯 文/图
民警为孙某送来户口簿。
日前,家住东坡区修文镇列神村1组的孙某在市公安局园区分局民警的全力帮助下,终于结束了没有户口的尴尬日子,并寻根溯源找到了自己失联多年的至亲。他的寻亲故事,也成为园区分局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有力见证。
源起:户口被注销 求助园区民警
孙某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原籍山东,十几岁就跟随“闯关东”大流到黑龙江打工谋生。
1988年,孙某经人介绍认识现修文镇列神村1组的伍某,与伍某同居并生育两女,且再没回过山东莒南县相邸镇老家。期间,其仅与老家亲人偶有书信来往,后便与家人失去联系。在得知自己在老家的户口已被注销后,他也因几乎从不使用身份证,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
近年来,由于孙某没有户口无法办理身份证,不能享受社会保障等福利,加之现在使用身份证的频率日渐广泛,孙某渐感不便。而由于自己年岁已高,身体每况愈下,根本没精力和能力回老家办理户口,他只好到园区分局铝城派出所求助。
寻亲:两地公安帮忙 至亲传递问候
了解情况后,铝城派出所民警立即向分局党委汇报,并迅速展开调查。
起初,由于孙某对自己的姓名用字和出生日期都无法记清,民警并未在全国人口信息库进行查询比对中查找到户籍在山东莒南县相邸镇符合条件的人员。之后,在妻子伍某的引导下,孙某逐渐回忆起莒南老家亲人一些粗略情况。根据这些信息,民警再次通过全国人口信息库,成功在山东莒南县相邸派出所查到与孙某提供的哥哥弟弟姓名读音相同和年龄相当的人员信息。
然而,当民警将其亲属相片交与孙某辨认时,他却全部予以否认,寻亲工作陷入僵局。
地址恰是孙某记忆里的村名,又在同一个村里查询到其所述的3个同胞兄弟的姓名,民警考虑,是否孙某近三十年未见亲人,已记不清他们的容貌?随后,治安大队和铝城派出所再次展开大量走访调查,并通过莒南警方与信息库比对的3个同胞兄弟取得联系。
通过两地公安的信息碰撞,一条喜讯传来:孙某原籍确系孙家沟村,虽然户口已被注销,但终于为其追到根溯了源。在莒南老家的3个同胞兄弟,听说失去联系10多年的至亲依然健在,也通过两地警方传递了久违的问候。
异地协作办理 圆寻亲之梦
孙某的身份确定后,又一个问题摆在了园区分局民警面前。按照公安机关补录户口规定,应由孙某到莒南县公安局进行户籍补录。而孙某现住地距离原籍地近2000公里,没有身份证,无法乘坐飞机、火车,且孙某现在的身体状态更不适宜乘坐汽车。对此,园区分局再次将情况向上级机关反映,同时将孙某的特殊情况和困难告知莒南县公安局,努力争取获得异地协作办理。
通过与莒南警方的进一步沟通,双方达成协作意见。该局治安大队及铝城派出所民警开始取证:询问当事人及亲属材料、拍照、指导其家属书写申请等。在形成上述材料基础上,民警综合其情况发函至莒南县公安局。之后数月,两地民警密切联系沟通。通过不懈努力,孙某户口最终于今年6月在原籍地得以补录并落户眉山。
“谢谢民警,没想到你们不仅给我上了户口,还找到了我的亲人,圆了我多年的梦。”接到户籍民警为自己送来的户口本时,孙某激动地说。
而对此,市公安局园区分局相关负责人却表示,“办事不出乡镇,服务就在眼前,这本就是我们应当做的。”
新闻推荐
日前,笔者走进莒南县道口镇西野埠村、晒衣台村、泱沟村等村,看到机械轰鸣作业,运输车来来往往,改厕、道路硬化、小景观带打造等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近年来,道口镇致力于优化人居环境,加快美丽乡村...
莒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莒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