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尽心力为振兴 费县农业农村局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走笔

临沂日报 2022-01-14 08:33 大字

□临报融媒记者 赵泽军

通讯员 赵友生 王琪

人勤春来早。新年伊始,在费县胡阳镇吉山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西红柿大棚里,绿藤挂鲜果,胡阳柿飘香。果农们穿梭其间,忙着采摘、包装。发展“产自临沂”品牌特色农业,成为费县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而他们忙碌的身影也描绘着乡村振兴的美景。

2021年以来,费县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总体目标,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全省乡村振兴科技引领型齐鲁样板示范县、全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全省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试点县等6项改革试点为引领,聚力建设富裕、宜居、善治、活力“四个乡村”,坚定扛起农业强县的担当,奋力前行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

做强特色产业,建设富裕乡村。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乡村振兴“三步走”路径,努力打造长三角中心城市农产品供应基地。围绕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等三个试点的要求,谋划实施农业生产提升、农产品加工、农业服务业增效“三大工程”,先后实施国家、省级重点项目50余项,建设果茶、豆制品等7个产业研究院;累计示范推广新技术100余项、新品种280余个。规划布局北部环蒙山康养旅游、中部商文旅、南部乡村风情“三大产业带”,建设7个特色产业片区,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7家、市级以上示范社(场)24家,获评全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县。推进融合发展,开工建设牛岚康养、龙川湖智慧健康谷等重点文旅项目8个,推进“紫藤村”“流苏村”等一批特色村落建设,打造乡村“农旅康养”融合发展新样板。累计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36万亩、农业示范园区20个,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4个,“胡阳西红柿”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到21.14亿元。

发挥生态优势,建设宜居乡村。围绕全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突出抓好“四清四化”等活动,累计投入资金8000余万元,对1358个自然村进行全面整治。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引进3家保洁公司,实现专业化处理。深入实施美丽乡村连片创建,开展乡村建设行动,高标准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8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1个、示范村38个。深入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工程,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3%,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被评为“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

坚持共建共享,建设善治乡村。深入推进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创建,着力构建“党建引领、三治融合、智治支撑”乡村善治体系。高标准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399个村(社区)共选举产生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2621人。创新开展“新班子新形象、强素质促发展、破难题强基础”三项行动,推动党组织领导的村级工作规范运转。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强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9000余场次。构建以党支部为核心,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为基础的“1+2+N”村级自治组织架构,整合30多个社会治理事项,统一纳入全县网格服务管理,实现“多网合一、一员多用”。

强化改革创新,建设活力乡村。围绕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创建,不断健全机制、创新举措,激发农村动能活力和发展后劲。实施“4321”农村财务有效监管机制和“四位一体”管理体系,重点推广村级公章智能化管理、村级重大事项在线审批、村级事务“码上公开”管理模式,实现群众办事只跑一次、村集体用章审批一门办理、村务村情一码通。紧盯合作社质量和效益,扎实推进党支部创办合作社“十百千”工程,成立129家合作社,行政村集体收入全部达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87%。“七步工作法”被中央农办列为典型案例。创新生态资源价值转化赋能试点。成立全省首家“两山银行”,组建“两山银行”运营中心,把生态优势转化为资产优势、资金优势、产业优势;共发放生态金融贷款35笔、4763万元,被国家林草局、省政府列为典型案例。

乡村振兴风正劲,破浪前行立潮头。迎着乡村全面振兴的激扬号角,费县农业农村局将继续围绕“五大振兴”目标任务,对照时间节点,对标任务要求,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三步走”,奋力开创乡村振兴发展的新篇章!

新闻推荐

上冶镇 城乡环卫一体化 绘出古城新风貌

本报讯(临报融媒记者罗志强通讯员张纪顺)自城乡环卫一体化工程实施以来,费县上冶镇的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年来,上冶...

费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