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 揭秘山东省首个“两山银行”的生态变现之道

农村大众报 2021-12-07 15:27 大字

费县马庄镇核桃峪村的这棵千年流苏树换来贷款230万元。费县“两山银行”是山东首个“两山银行”,但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商业银行,而是一个能将“沉睡”资源资产盘活的交易平台。

一棵树、一块石、一片地、一幢房……碎片化的生态资源只要“存入”“两山银行”,都可能转化为可计价、可交易、可融资的生态产品,交由市场开发运营,最终实现生态变现。近日,记者采访了“两山银行”的变现之道。

什么资源能存“银行”

资产使用权可抵押,生态资源价值可量化

11月30日,费县马庄镇核桃峪村村民朱传海正在山坡上指挥挖掘机平整土地,准备建民宿。建民宿的部分资金就来自“两山银行”。

前些年,朱传海在村里流转了150亩山地,开起了农家乐,为游客们烤全羊、炒山鸡,生意红红火火。“美景、美食引来了人,有了民宿才能留住人。”今年6月,朱传海将50亩土地的经营权“存入”“两山银行”,换来20万元贷款。

到目前,核桃峪村共有8个贷款户获得了总额750万元的生态金融贷款授信额度,他们“存入”银行的分别是土地经营权、流苏树、核桃林等。此外,当地的豆黄金食品有限公司以“豆黄金”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1800万元。

核桃树、商标和土地经营权都能让生态资源成功变现,是不是所有生态资源都能存入“两山银行”呢?

从广义上来看,生态资源不外乎山水林田湖草地等,这些沉睡的资源都可以成为“资产”“资金”“资本”,为乡村振兴带来源源不断的红利。不过记者走访发现,费县在探索生态资源价值变现的过程中,首先做的是摸清“家底”。

“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大量潜在的资源开始盘活,各类生态资源的权属问题有待进一步明确。”费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宋振昕告诉记者,今年,费县开展“生态家底”摸排,对现有自然、人文资源、生态产品的位置、面积、权属等进行统一登记,建立了开放共享的生态资源云数据平台。

在此基础上,费县为土地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等已确权的产权,直接开展抵质押贷款业务;为尚未或不能确权登记、不能被金融机构认可的苗木、奇石、古树、古街、古村落等资源性资产和文化资源提供背书,以担保、授信、托管、承诺收购等形式为主体增信。

除了权属之外,生态资源的定价评估也是一大难题。费县参照临沂市制定的《生态产品价值评估与核算办法(试行)》,给耕地经营权,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建筑物使用权,林地、荒地经营权,矿石、沙、奇石经营权等10种不同类型生态资源,建立了一套具有费县特色的生态资源价值评价标准体系。

生态资源的价值被逐渐量化以后,费县云瀑洞天景区的一块石头,就获得了800万元的贷款。这块自然形成的石头虽重达百吨,但人以一指之力可使其颤动,因此得名“指动石”。

“银行在评估生态资源的价值时,主要分为生态物质产品、生态调节服务、生态文化服务三个大类。”费县农业农村局正高级经济师杨青云介绍说,“指动石”为景区吸引了大批游客,每年门票收入过千万元。正是考虑到“指动石”的生态文化服务价值,确定了1000万元的授信额度。

如何实现提质增效

集中收储零散资源,运营提升低效资源

生态资源存入“两山银行”只是第一步,如何让它们在市场流通中提质增效,让生态资源高质量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这才是关键。

在杨青云看来,交易的本质是相关权益的变更、流转。“沉睡”的生态资源存在碎片化、低效化等特点,想让它们吸引投资,带动乡村发展、农民增收,必须要让它们变得更有价值。费县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有二:集中收储零散资源,运营提升低效资源。

在村集体组织区域内,“两山银行”将零星分散的生态资源,按照“相对连片、自愿有偿、方便开发”的原则,按资源类型制定收储标准,以租赁、入股等形式集中收储,根据开发方式、开发方向、开发期限进行连片整合、系统优化、配套升级,使其更具有规模优势和可开发价值。

对收储的长期闲置、沉睡的低效生态资源,“两山银行”根据其所在区位、资源特色、开发强度等情况进行分类包装、精准开发,或由“银行”自身经营,或将这些资源包装成千变万化的“产品”,然后对外招商。

临沂市农发集团通过数字平台,在东蒙镇杨家庄村找到了理想中的249亩土地,建起了蔬菜大棚。“土地流转价格为1200元/亩,用于种植大棚龙须菜。”东蒙镇党委副书记陈立华介绍说。

据介绍,原先土地分散,公司要流转土地需要一家一家到农户家里进行收储谈判,既耗精力又耗时间,还面临单个农户违约的风险,公司顾虑较大。如今土地资源统一打包之后,公司只和“两山银行”打交道,既缩短了投资周期,又没了后顾之忧。

一片林、一幢房,孤零零地看,确实没什么价值,但把它们组装、打包成产品,就能提质增效。

核桃峪村500多户人家,中青年大多外出打工。指着大门紧锁的农家院,朱传海介绍说,这些年不少村民搬到城市生活,村里少说有几十处闲置院落。他曾想把这些闲置院落流转过来,改造成民宿,却因工作量过大而没有做成。

这正是“两山银行”正在探索的业务。“可以由‘两山银行’出面进行集中流转,再转租给你。”费县城资生态资源开发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凯说,通过“两山银行”,费县正将石头、林木甚至是山村旧院的潜在价值变现为实实在在的财富。

怎么促进乡村发展

整合零散资源,实现增值提效

“费县成立‘两山银行’的目的,在于消除农村产权拓展、转化的‘堵点’,乡村振兴投入不足、活力不强以及村集体、农民增收乏力的‘痛点’,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难点’。”采访中,杨青云反复强调。

在费县,“两山银行”联合恒丰银行、中国银行、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已创新推出8大系列金融贷款产品,成功运作“种植贷”“养殖贷”“品牌贷”“强村贷”“社会化服务贷”“木业贷”等普惠金融信贷业务35笔,信贷额度达到4763万元,其中马庄镇核桃峪村以一棵千年流苏树抵押贷款230万元。

“这230万元给村里的产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子。”核桃峪村党支部书记吴强说。

土山后村用100万元入股沂蒙小调特色食品有限公司,公司不仅为村庄提供种植技术支持,还保底收购村里生产的核桃、小米等农产品。余下的钱建设了葡萄园,投资了民宿,改变了村庄产业单一的局面。

同是核桃峪村,绿缘核桃专业合作社以600亩核桃树为抵押,获得180万元贷款。“贷款到位后,我们改造了车间,预订了核桃加工生产线,设备一到位就可以加工生产。”合作社理事长刘现国说,绿缘合作社现在只能进行简单的核桃烘烤,生产线上马后,可以加工出五香、海苔等多种口味的核桃制品,其利润是“烤核桃的两倍”。

“两山银行”开阔了人们的思路。如今,在费县,越来越多的零散资源被整合起来,交给企业等有实力的经营主体,达到了增值提效的目的。

东蒙镇的白埠、天蒙、太白庄等8个村的3200亩土地流转给了乐华田园综合体项目,这些山岭薄地每年可给农民带来1200元/亩的流转收益。此外,项目还能提供就业岗位500个,带动就业2000余人。

“盘活的不只这片土地,还有乡村产业。”陈立华说,东蒙镇借助乐华田园综合体项目,准备把紧靠景区的天蒙村打造成漫游小镇,目前已开始收购闲置宅农房。

这样的事例还有不少。东蒙镇后石沟村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利用村集体的自有资金、建设用地与14家种植大户联合形成560亩规模的果树专业合作社,产生了资源规模经营的“聚集效应”。“丘陵土地瘠薄,村民种地积极性不高,现在由大户把零散的土地整合起来,荒地变成了‘黄金田’。”村支书葛纪忠说。

在费县,“两山银行”已成为“资源—资产—资本”转化的桥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性创新、政策性突破,将生态资源转化为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新闻推荐

上冶镇 技能送上门 实事办到家

费县讯上冶镇始终将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效果的最高标准,注重提高百姓技能,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

费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费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