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双胞胎兄弟在济当环卫工两家庭扎根济南“忙并幸福着”

济南时报 2021-01-02 13:44 大字

李相志与妻子居住在东关环卫所的宿舍 2020年12月31日,李相志为哥哥李相玉整理好衣服。 本版照片均由新时报记者王汗冰 摄

大雪后的济南,气温降到零下十余摄氏度,无数环卫工人始终坚守在城市保洁一线。在这个默默无闻的群体中有一对双胞胎兄弟保洁员,他们说,在济南干环卫工,“忙并幸福着”。

这对双胞胎在历下区东关环卫所工作,兄弟俩今年48岁,哥哥叫李相玉,弟弟叫李相志,李相志是保洁队队长。多年前,两人离开家乡,带着妻子和孩子,来到济南东关环卫所做起了保洁员。

兄弟俩干保洁两家8口人都来到了济南

2010年夏天,李相志和妻子王洪英关掉了家里的小饭馆,从家乡临沂费县来济南打拼。两人在济南找了份保洁员工作,安顿下来后把孩子也接了过来。

“没想到一干就是10年,”李相志说,在济南做保洁员仅一年,因干活实在、卖力,就当起了队长,带领24名环卫工人,负责东关大街及周边道路的保洁卫生。

2014年,李相志在老家务农的双胞胎哥哥李相玉也来到济南,同样做起了环卫工。“我哥听我讲了情况,觉得干环卫工不错,就也带着一家人来了。”目前,李相玉夫妇负责打扫菜市新村一街以及周边居民小区卫生,至今也已6年。

李相玉工作安顿后,也把孩子接了过来。李相玉有两个儿子,李相志有一儿一女,兄弟两家8口人在济南团圆了。

不仅如此,王洪英的亲哥及亲姐也在东关环卫所做保洁员,时间也在5年以上。

在保洁员群体中,夫妻或同乡在一起工作的情况很多。东关环卫所有保洁员95人,主要来自聊城莘县、济宁泗水、临沂费县等地,分为6个队,负责打扫历山路、明湖东路、花园路、山大路、黄台南路、东关大街、山大南路等主要道路及背街小巷。他们中绝大部分是夫妻两人一起工作。

扫马路辛苦但“管吃穿住”他们直言“挺满意”

说起当初为何要当保洁员,李相志兄弟俩都觉得,保洁员扫马路虽然辛苦,但“管吃管穿管住挺好的”。

“每年冬天都会发棉帽、棉袄、棉手套、棉鞋,冬天出门还发保温杯,在外面活动着打扫卫生一点不冷。夏天发绿豆汤,还有高温补贴每月200元,这份工作挺好的。”李相志有感而发,2016年,东关保洁员公寓建好后,自己一家就搬到了公寓3楼305房间:一间20余平方米的房子,家具齐全,配备了暖气空调,免费居住,距离工作地点非常近,夫妻二人很满意。

不仅如此,环卫所向保洁员提供免费早饭,每个月还向保洁员发放5斤鸡蛋,如果保洁员的孩子考上大学,每个月每人还能获得300元补贴。

“除了冬天下雪夏天下大雨,其他时间外出打扫卫生也没什么困难。”李相志说,保洁员的工作是5点—6点半,8点—11点半,12点半—18点半。“除了每天5点—6点半、中午12点半的普扫时间外,其他时间为上街流动打扫。”

2020年12月28日夜间,济南迎来大雪。按照济南市城管局下发的“清雪预案”,所有环卫工在降雪后必须第一时间上路清雪,确保第二天交通出行不受影响。接到命令后,李相志从28日23点一直工作到了29日17点,在路上洒盐水及融雪剂,一刻未停。与此同时,妻子王洪英也于凌晨3点起床清雪,夫妻两人都在外清理了一整天。

遇到困难相互照应休息也会串门聊天

采访期间,李相志频繁掏出手机看时间,在与记者交流时也不时冒出一句“还得聊多长时间”。

“我们保洁员工作都比较辛苦,很多人一年都在外面,过年都没法回家。”李相志总是在关心同事的同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今年夏天,一名保洁员在路上热晕了,我巡逻发现,赶紧给他扇风喝水,他才缓过来。还有一次,一名保洁员在路上干活,突然小便出血,她丈夫也不在,我就骑车子把她送到了医院,垫付了医药费。”

说完,李相志起身向卫生清理车走去,“我得赶紧去路上转转,这么冷的天,看看他们有啥事儿么。”

记者跟随李相志来到菜市新村一街,遇到了正在小区内清理道路冰层的李相玉夫妻俩,打过招呼后,他又骑车来到东关大街,每走到一处保洁员身边,就询问一下情况,查看一下路面保洁。遇到保洁员工作量较大,他就主动拿起扫帚帮助其打扫,直到打扫完毕。

“我们都挺团结的,平时有什么困难,也都互相帮助。有打扫不完的地方也帮着打扫,平时休息时间在公寓也串门聊聊天啥的。我们整栋楼保洁员关系都挺好的。”李相志说,其实,保洁员最艰难的事情,并不是在工作上。“现在大家的环保意识强了,但还是有不少人不珍惜我们的劳动成果,有时候明明是举手之劳的事,但偏偏就把垃圾扔到垃圾桶外面,还有些人当着我们面扔垃圾,希望大家都能提高自觉意识。” (新时报记者李焜染)

新闻推荐

省抗癌协会启动“红色基层行”义诊活动 首站走进费县

□临报融媒记者韩冬通讯员葛堂伟为持续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山东省抗癌协会甲状腺肿瘤分会正式启动“红色...

费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