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产业提升的“方城路径”⑥ 工农并重 产城融合起新城
□临报融媒记者 付然锋 朱剑锋 通讯员 范子明 李昕桐
全力提升教育质量,大力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总投资1.2亿元的7个校建工程,消除了外来营商人员的随迁子女入学后顾之忧;全面推行“医卫融合”模式,着力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辖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好的卫生健康保障;基本实现镇村路网一体化,为全镇项目建设和百姓生活生产提供了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网络;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在鼓起农民钱袋子的同时,为辖区提供更多优质农产品,提升健康指数。
“在方城镇企业打工,工资待遇好,交通方便,而且教育、医疗、居住条件不比市里差。”已在该镇企业工作多年的小刘两口子说,他们已经深深喜欢上了这里的一切,打算在镇上新建的楼盘买房定居。小刘两口子的认知,代表了在方城镇近2万名常年打工者的心声。
产城融合筑新城,城无产不兴,产无城不立。2016年以来,方城镇牵住产城融合发展的“牛鼻子”,勇当镇域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探路者”,围绕产业和城镇共荣共生,推进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向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产城融合,我们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着力打造‘两区、四轴、五片’空间布局和‘南工、北农、中城镇’发展布局。”镇党委书记张灿彪介绍说,坚持“民生为本”与“项目为王”理念相结合,形成“抓项目惠民生、强基础促发展”的产城融合闭环式发展模式,从企业带动,到产业集聚区引领,再到三次产业全域发力,营造了良好的产城互融共生新格局。
产业集聚化、园区化,形成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良好态势。该镇依据南北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制定“路线图”,提升辖区内现有金桥板材产业园区、方城工业园区档次,谋划建设方城镇木业产业转型升级工业园,赋能产业发展,工业经济驶入快车道,实现了一年一个样、三年变大样的精彩蝶变。
全面精耕品牌农业建设,农业现代化迈出铿锵步伐。聚焦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稳住农业基本盘,让农民挑上“金扁担”。先后发展农业合作社87家、家庭农场88家;新增沂州金蜜、朱雀坡等农产品商标认证5个,“方城大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个。正在打造的学校食品供应链物联网平台,通过辐射带动周边农产品种植30万亩,实现农民增收9亿元。在保障群众“米袋子”的同时,该镇加大“肉盘子”保障供给,培育了全区规模最大的肉牛、奶牛养殖企业,生猪、牛、肉禽等养殖量约占全区50%,撑起兰山畜牧业“半边天”。
发力乡村振兴,改善人居环境,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为了“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村景乡愁”,该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及人居环境整治,多措并举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把镇村道路网作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形成“四横三纵”“田字形”主干路网,趟出一条以镇村公路建设,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
狠抓基础设施配套,“一揽子”解决民生问题。除了全力优化教育环境,切实提升医疗水平外,投资1.6亿元铺设自来水管网590公里,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创新实施警格联合巡逻模式,率先在全区实现信访积案清零,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投资1.6亿元的全国水系连通试点工程,方城河综合治理项目全面开工。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共争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980万元,建设产业扶贫项目6个,全镇已脱贫享受政策户人均年增收约2300元。
按照以产促城、以城兴产的原则,统筹推进片区开发。优化城镇功能布局,对接优质房企,解决盘活了诸多项目遗留问题,推进原新桥党委家属院片区改造,推进投资7.14亿元的新桥家园项目建设,高标准谋划镇党委南、方城小学南、新桥中学南、新桥小学南等片区的开发建设,为营商务工人员提供900余套安心房、便利房。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优秀企业落户方城的基础,而让企业青睐的还远不止于此,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农业发达、宜居宜业,教育和医疗服务保障有力,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产城融合起新城,正成为方城镇吸引投资兴业、促成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好方城、选择方城、扎根方城。方城镇正悄然崛起为新兴的投资热土,为兰山区高质量发展带来一股强劲动力!
新闻推荐
□临报融媒记者孙云从教26年来,她一直在农村幼教这片热土上,执着地追求着、探索着……她有过多次更好的选择,只是看到孩子们...
费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