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奋斗者 沂蒙电力铁军 共筑沂蒙精神大义情怀

临沂日报 2020-01-19 09:34 大字

□本报融媒记者 陈月媛 刘文超

通讯员 杨青 赵辉

爱党为民 服务大局

“户户通电”:

诠释撼天动地的沂蒙精神

沂蒙老区,曾一度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

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孕育起来的临沂电力,与新中国一起成长。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临沂电力人白手起家、艰苦创业:1965年,建成临沂地方电网;1970年,第一条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产;80年代初,伴随改革开放的春天,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

时光回溯到1970年,临沂地区仅有一条110千伏输电线路,全社会用电量9800万千瓦时,人均用电量仅11千瓦时,按照每家一盏40瓦的灯泡、每天开灯4小时计算,仅够用68天。1988年,临沂所辖的12个县市中有8个是国家级重点扶贫县,行政村通电率只有33%,这些无电村大都散落在山谷沟壑中。

面对这片贫瘠的土地,面对着昏暗油灯下孩子祈盼的目光,临沂电力人真切感受到了身上的压力和责任:“再也不能让下一代点油灯了!”

为期十年“夸父逐日”般的扶贫架电之路,就此开始。

广大职工舍小家、为大家,纷纷自发捐款,用奉献点亮了一盏盏明灯。

山高路险,架电工作异常艰难,现代化的施工机械用不上,电力职工靠最原始的作业方式,人抬肩扛。“当年把电从山下架到俺们村整整用了40多根水泥电线杆,一根就两三千斤重,要10多个人一起抬,有4里多山路是车没法走的,电力工人就是那么一根一根给抬了上来。”兰陵县大炉乡扁担山村村民刘传生回忆说。

在扶贫架电中,临沂供电系统成立359个施工队,参与施工的电力职工多达9558人,无偿投入资金、物资计1418.61万元,新架10千伏线路273.69千米,低压线路2320.24千米。

经过三百多个日夜的不懈努力,1996年2月18日,农历的大年三十,在沂蒙山腹地的费县西红峪自然村,时任山东省电力工业局局长的刘振亚亲手为这个仅有8家农户的小山村合上电闸,宣告了山东省“户户通电工程”全面告捷。

临沂,成为全国十八个革命老区中第一个实现“户户通电”的地方。一个承载了沂蒙父老乡亲们长达近半个世纪之久的期待,在临沂电力人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中,终成现实!

历史,深深地铭记了这一刻!

“十里银线送深情,万家灯火谢党恩”。《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电力报》、《大众日报》等媒体,均留下了载入史册的历史性报道与社论。

“是何种精神意志支撑沂蒙电力人,完成了这一载入史册的光辉壮举?这一精神之源,值得我们深刻思考。”2006年,在山东省户户通电十周年大会上,户户通电精神被高度概括为“爱党为民、服务大局的负责精神;艰苦奋斗、知难而进的创业精神;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务实精神;自我加压、团结拼搏的奉献精神”。战争年代,沂蒙人,用独轮车推出了一个新中国;新时代,沂蒙电力人,以奋斗者的姿态,以顶天立地、感天动地的精神风骨,再次诠释了沂蒙精神战无不胜的雄浑力量。

时光流转,岁月变迁。电,不仅为山里人送来了光明,更带来了文明。祖祖辈辈靠山吃山的村民开阔了眼界,他们办木材加工厂、兴建生态园……换了新的生活方式,活出了新的幸福与希望。

2019年9月24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山东省“户户通电”精神教育基地在费县西红峪村落成开馆,赋予户户通电精神新的时代内涵。红色基因与沂蒙精神,在临沂电力人身上已内化为精神与血脉,一代又一代继承与发扬!

努力超越 追求卓越

坚强电网建设: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扎根红色沂蒙的大型央企,国网临沂供电公司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砥砺实干,攻坚克难,以电网建设为抓手,开启坚强可靠现代化电网新局面,全力助推“大美新”临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两直一交’临沂境内工程顺利完工并按期投运,这是临沂电网建设的重大工程,对完善临沂供电网,推动全市经济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可喜可贺。下一步,希望临沂供电部门,围绕全市经济发展和供电需求,再接再厉,多争取项目,保障临沂国民经济健康运行上再立新功。”2018年初,临沂市委书记王玉君对临沂境内特高压建设作出重要批示,对临沂电力人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特高压“两直一交”工程凝聚了临沂电力人胸怀大局、砥砺实干的高尚情怀,创造了特高压工程建设的“临沂速度”“临沂质量”。工程建成后,彻底解决了临沂电力供应不足问题,对于大范围优化能源配置、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引领技术创新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临沂电力在电网建设方面也不断提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电力保障。据悉,2019年,临沂电网建设实现“35开工、34投产”目标,年度新增线路906.85千米、变电容量129.6万千伏安,超额完成国网山东电力“35开工、29投产”建设目标,其中孝河、南桥等5项工程实现跨年度提前投产。220千伏市中变电站获山东省建筑质量“泰山杯”,并荣获国网公司“优质工程金奖”。

电网建设日新月异,电网越来越坚强,电能替代也有了充足的电力保障,清洁能源发展步入“快车道”,为临沂打赢蓝天保卫战奠定坚实电力基础。2019年,清洁能源上网电量可达23亿千瓦时,接近2个中等规模县域年用电量。临沂市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持续快速推进。“十三五”期间,临沂电网新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86万千瓦,累计发电量超过67亿千瓦时,减少标准煤消耗量242万吨,减少碳排放164万吨,极大缓解地了临沂市环境压力。

同时,国网临沂供电公司在全省率先打造出“电动汽车+”服务生态圈。建成国内最大的焦庄集中式换充电站、省内首座县域沂南充电站。目前,已建成各类充电站154座、充电桩994台,实现市内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全覆盖。先后与省电动汽车服务公司、远通汽车贸易、中运安物流、顺丰快递等28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力构建融合共进的服务。电动汽车充电电量5400万千瓦时、充换电710173次,电动汽车运营服务规模位于全省前列。

坚强可靠的区域现代化电网正逐步成型,如巨擘托起经济运行的勃发,发挥着巨大能量,为“大美新”临沂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电力基础。

真诚服务 共谋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

让百姓用电充满“获得感”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电力先行官”,近年来,国网临沂供电公司大力实施供电营商环境提升工程,创新服务方式,变革服务模式,加快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服务体系,持续提升企业、群众用电获得感和满意度。

“7天内答复供电方案,3天完成与厂家图纸对接,派驻5批次人员驻厂催交物资,集中施工技术力量,协调5支专业队伍,每日作业人员140余人同时建设,日均使用12台机械设备,仅用63天便实现竣工送电,较预计送电时间提前了8个月。”这是国网临沂供电公司在服务临沂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玫德庚辰公司时创造的业扩报装新速度。

国网临沂供电公司深化大客户全过程服务,打造专业融合的服务团队,建立快速响应协同工作单机制,最大限度提高内部协同效率。 (下转A4版)

记者手记:

西红峪,坐落于蒙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因电而闻名。这里是山东省最后一个实现户户通电的村庄,也是山东省“户户通电”精神教育基地所在地。

沂蒙电力铁军,因户户通电而扬名!当年行进在八百里蒙山深处,崮崮相连、四塞不通,是靠手抬肩扛,把光明送进千家万户。其中艰辛曲折,令人潸然泪下;广大群众无私援助,令人感慨万千。平邑县满山顶自然村,69岁的曾纪美大娘说服家人,让出新瓦房做配电室,全家搬进低矮的老屋,并写了一首诗贴在门框“电业职工来俺庄,老少爷们齐跟上;把电架到山顶上,党的恩情暖心上”。

户户通电精神是对“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红色基因的深刻诠释,是“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沂蒙精神的最好例证!在近50年的发展历程中,撼天动地的沂蒙精神,已深深的根植于国网临沂供电公司广大干部职工心中,不断发扬光大、焕发出新的光彩,熔铸成一座新时代奋斗者的精神丰碑!

新闻推荐

上冶镇“2111”工作法谱写政法综治新格局

费县讯上冶镇以“稳增长、保稳定、促和谐”为工作主题,把创建“平安上冶”作为工作目标,提出“2111”工作法,围绕重点工作,聚...

费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