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带动 产业强基 马庄镇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本报8月8日讯(通讯员 段双双)今年以来,马庄镇按照岱岳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聚焦“五大振兴”,大力弘扬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精神,为打造乡村振兴岱岳样板贡献力量。
上规模、融产业,打造发展“加速器”。立足全镇资源特色,抓实农业转轨变向,努力提升综合效益。粮食丰收。2018年度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田间工程项目已竣工,完成4万亩粮食生产“十统一”试点,土地质量极大提升。全镇夏粮产量2.6万吨,岳洋合作社亩产828.7公斤,刷新了全国冬小麦高产攻关纪录。主体壮大。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流转面积稳定在2.1万亩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分别达到12家、56家、80家、63家,岳洋合作社被命名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结构优化。以泰安金兰粮改饲项目种植基地为依托,带动粮经饲统筹8000亩。发展特色种养大棚70余个,全镇有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300亩。
挖内涵、传新风,打造发展“新内核”。重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农耕文化、家风文化为基底,塑造文化品牌。传承文明新风。在全镇各村文体广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的基础上,建成36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0个结对共建村正在优化提升。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强化“四德工程”“道德讲堂”建设,全镇举办“送戏下乡”“电影下乡”130场,极大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弘扬传统文化。将家风文化、农耕文化融入乡村乡风,裴氏家风文化展堂西厢房建设完成,周边文化氛围构建完成,开展传承活动3次,创新农场农耕文化博物馆,累计收藏展品120件。
治环境、美村庄,打造发展“靓丽点”。协同推进基础设施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建设特色村镇。基础提升。不断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完成危房改造27户,建成“四好农村路”35公里,栽植绿化苗木8000余棵,提前完成三年攻坚任务。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常态长效保持,深化环境综合整治,垃圾中转站完成分类收集,有力改善了镇村居住环境。生态优化。深入落实河长制,对河道进行常态化巡视,清理树株3.4万棵,清违1.14万平方米,清运垃圾3.1万立方米。完成改厕298户,顺利实现农村无害化厕所全覆盖。
聚人气、夯基础,打造发展“强堡垒”。突出党建引领。扎实开展“埋头苦干、争创一流,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主题实践活动,传承弘扬“挑山工”精神,推进“育苗升级”工程和五千计划,绘制全镇“五乡”人才库,充实18名人才。推进过硬支部建设,举办“支书论坛”4期,锻造村级发展“领头雁”。壮大集体经济。全力打造“汶田耕者”党建联盟,已完成与9个村支部联建,带动效益显著。聚力推动强村固基工程,全面梳理、盘活资产资源,农村集体“三资”集中清理行动4个试点村工作完成,增加村集体收入22.86万元,有效释放了村级发展潜能。
下一步,马庄镇将继续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抓好精品示范,寻求突破。北部粮食生产区,以山东农业大学岱岳农业协同创新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和岳洋合作社为主体,加大土地流转、农技推广力度,并做好联农帮带。东西特色农业区,扩大东亚飞蝗基地养殖规模,延伸产品加工链条,建设院士工作站。发挥漕河草莓、蔬菜种植优势,发展精品农业、采摘农业。南部文旅融合区,借力王家园水库建设契机,重点建设平家村田园综合体,加快规划编制、基础设施、招商项目建设。抓好文化灵魂,丰富内涵。裴氏家风文化展堂,再深挖文化底蕴,开展系列传承普及活动,编制研学路线,发挥产业效益。将“汶田谷粒”休闲农场、创新家庭农场农耕文化博物馆、北李村民俗文化展馆连点成线,打造沿大汶河农耕文化线。抓好均衡发展,全力保障。围绕强基础、引人才、优环境,加大对上争取、帮扶指导,鼓励致富能人、高学历青年返乡创业,培养“头雁”队伍。推动扶贫产业项目建设,加大问题整改力度,提升脱贫成效,助推乡村振兴步伐,为打造泰城新区、建设幸福岱岳作出应有的贡献。
新闻推荐
费县讯今年以来,费城街道紧紧围绕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以新旧动能转换为抓手,以双招双引为突破口,依托辖区内三大园...
费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