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平海滩沙患治理纪实

烟台日报 2019-07-22 08:48 大字

□曲延科害———海滩泥沙给沿海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害。现在上了年纪的人还记得,解放前,沿海几万亩沙滩连成一片,每逢冬春季节,风起沙飞,形成大小不等的几百个沙丘,沿海的38个村庄、近20万亩农田倍受摧残。位于姜格庄街道的云溪村,因沙丘滚动覆盖房屋和农田被迫南迁三次。姜格庄街道北头村,每年冬季沙土都会埋过村民家的窗户。近海农田因风沙侵蚀大多年份颗粒无收。治———1969年,经过十年的苦战,牟平沿海38个大队植树4万多亩,大规模的海滩造林基本结束,海滩防护林带基本形成。基干林带和农田林网东西延绵约22.5公里,南北平均宽度2公里,是烟台地区最大的一片海防林。姜格庄公社海防林面积大,树龄长,林相整齐,树种搭配合理,被誉为江北海防林第一镇。如果你徜徉在牟平北部海滩,你一定会陶醉于岸边滚滚的松涛;如果你行驶在烟威一级公路,也肯定会惊叹于海岸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黑松林带。你很难想象,解放前这里曾是沿海百姓闻之色变风沙肆虐的白沙滩。解放前风沙肆虐北海岸牟平区北濒黄海,海岸线曲长65公里,有海滩面积7万余亩。历史上北海滩堆积着巨量的泥沙,据专家考察,这是因为牟平属丘陵地带,南部山川大量变质岩风化后,砂质被地表径流搬入海湾内所致。1975年8月13日,牟平县气象站曾对辛安河暴雨中洪流挟沙状况进行观测,历时两天半的暴雨降雨量为120毫米,暴雨中的输沙量达11万吨,境内暴雨每年出现3—4次,依此推算,辛安河每年向北海湾输沙量达22—33万吨。牟平全境流向黄海的大小河流有6条,所有河流向海湾的年输沙量约在180万吨。海湾内泥沙沉积速律较高,年复一年,即在海湾形成了厚厚的泥沙带。

海滩泥沙给沿海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害。现在上了年纪的人还记得,解放前,沿海几万亩沙滩连成一片,每逢冬春季节,风起沙飞,形成大小不等的几百个沙丘,沿海的38个村庄、近20万亩农田倍受摧残。位于姜格庄街道的云溪村,因沙丘滚动覆盖房屋和农田被迫南迁三次。姜格庄街道北头村,每年冬季沙土都会埋过村民家的窗户。近海农田因风沙侵蚀大多年份颗粒无收。姜格庄街道酒馆村清代名士都昆山在村里的护海滩公约中写道:“北海岸上,全是沙滩。西北一带,风渚(沙丘)成山。风吹沙起,大害庄田。”这就是牟平当时海滩原貌的真实写照。

对于牟平海滩的沙患,历代官府也曾想方设法加以治理,结果都没有成功。据清代名士杏林堡人王腾甲所著《增广生骏声曲公传》记载,清光绪年间,增生、官道北(现牟平区龙泉镇)里长曲丕谟,字骏声,“光绪初年,海滨植树,经州牧保举,(朝廷)赏给五品功牌”。官道北村距北海滩十多公里路,并不是海滩风沙的直接受害者,曲丕谟能带领本村百姓到十公里以外的海滩植树,说明当时州府(时牟平为宁海州)治理海滩动员的人财物力一定不少,成绩亦可观,以至于成绩卓著者能够得到朝廷的奖赏。不过后来北海滩上并没留下什么林带,甚至连棵树木都没有留下,说明那次大规模造林是以失败而告终。

民国政府成立后,公布《森林法》,提倡林业。《民国志》记载:民国七年,曲伦、常瑞基、王述章、杨鸿阶等人成立造林会社,经呈县叠转,得最高机关核准,承领昆嵛山荒,在97平方公里范围内种植松柞为主的各类树木,至民国22年,植大小树木370余万株,实占全林场面积五分之四。民国十六年省实业厅专员视察,以1224号训令发表谓为“成绩尚属可观”。22年省建设厅派员视察具报“成绩颇属优良”。这证明当时牟平的植树造林还是取得不俗的成绩。不过,曲伦、常瑞基他们舍近求远,宁肯到百里以外的昆嵛山种树,也不肯光顾近在咫尺亟需造林固沙的北海滩,这一方面说明治理北海滩之难,造林会社担心植树失败而不愿插手。另一方面说明当时的国民政府根本就没有能力,也不想对沿海沙患加以治理。新中国建立开建海防林新中国建立之初,党和政府就开始带领牟平人民治理北海滩沙患,实施这一宏大的民心工程。

1949年山东省政府派来海滩测量队,调查牟平海滩面积、土质,研究海滩治理方案,提出建造沿海防护林带以固风沙,确立黑松为海防林主要树种;同年文登专署东海造林事务所开始指导牟平海滩造林(1956年3月前牟平属文登专署);1959年,烟台地区海滩林业站在酒馆村挂牌,探索和指导牟平海滩造林。同年,牟平县委提出了“三年造完林,十年树成林”的海滩治理规划,正式拉开了建造海防林的序幕。为示范和引领全县海滩造林,牟平海滩林场在酒馆大队北海滩成立。

牟平海滩林场白手起家,场地是从姜格庄公社沿海大队临时抽出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3公里,总面积43500亩寸草不生的白沙滩,人员是县委从有关部门抽调于振水等8名干部和从17处公社调来的92名工人,其余场房、职工宿舍、劳动工具、药械,牲畜、种苗等一无所有。但人们并没有被困难吓倒。海滩林场成立伊始,县政府从威海刘公岛、费县羊山林场引进黑松种子万余斤,从寿光、青岛引进一批黑松幼苗,解决了种苗问题。全县各行各业各公社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人财物力全力支援。工业、商业等部门支援生产工具、物资和药械,姜格庄公社支援育苗地,附近各大队借给房屋、农具、牲畜,各乡镇送来的树苗、树种、树根、枝条更是不计其数。解甲庄公社听说与黑松间植需要洋槐苗,动员全公社84个生产队和全体中小学生到山上挖掘洋槐根8000多斤,用马车送到100多里远的海滩林场。春夏造林季节,机关干部、工厂商店职工、中小学师生纷纷前来植树,仅姜格庄公社2044名中小学生就先后义务种植各种树木1040亩。当地驻军也抽出30多人前来植树5.5亩。林场的职工更是拼了命地干。他们提出:“早上滩,晚离滩,一天干活顶两天,白手起家办好场,双手改造大自然。”场里的青年突击队,在队长马树范的带领下,32名队员早出晚归,造林由每人每天200棵(包括整地)提高到400棵,工效提高了一倍。当年在烟台地区海滩林业站的指导下,海滩林场和附近村庄植下第一片1000亩黑松林,那一排排迎风而上的树苗,给人们带来了憧憬与希望。

在海滩林场取得一定的经验后,1960年,牟平县委发动全县沿海38个大队海滩造林全面开花,全县迅速掀起了海滩植树造林的热潮。每年造林分春夏两个季节,春季三月风吹沙飞,衣领、头发里灌满泥沙,眼睛难以睁开,造林的困难可想而知。雨季造林在七月至八月初,为保证树苗的成活率,基本是雨下不透山不栽,天不连阴不栽,冒雨造林是家常便饭。那时有雨衣的人很少,大多是披蓑衣戴草帽,男女老少齐上阵,不惧风割沙打,不畏日晒雨淋,人人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就是想早日治理好海滩,告别沙尘飞扬的昨天,迎接绿荫一片的明天。

经过五年的苦战,到1964年,全县海滩造林的面积达一万多亩,尤其是黑松林长势良好,这更加坚定了各级党委政府和沿海百姓建造海防林的决心和信心。1965年,海滩造林进入攻坚期,烟台地区林业局长栾聚茂带领林业局班子成员和一批林业技术人员进驻牟平,为牟平的海滩造林加油鼓劲,进行技术指导。他们分别住在牟平的东泊子村(现属莱山区)云溪村、大庄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们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埋头实干的敬业精神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

1969年,经过十年的苦战,牟平沿海38个大队植树4万多亩,大规模的海滩造林基本结束,海滩防护林带基本形成。基干林带和农田林网东西延绵约22.5公里,南北平均宽度2公里,是烟台地区最大的一片海防林。姜格庄公社海防林面积大,树龄长,林相整齐,树种搭配合理,被誉为江北海防林第一镇。重科技建成生态绿屏障牟平海滩治理的成功,科学造林是重要的因素。烟台市1988年编撰的《烟台市情》称:“烟台林业科技50至60年代里主要研究海滩造林技术。”对于牟平来说,最主要的就是引进和科学种植黑松。黑松,抗海风海雾,耐瘠薄耐盐碱,其发达的根系牢牢地控制着沙土,具有超强的固沙能力和顽强的生命力,是营造海防林的最佳树种。当时,黑松在牟平当地很少见,栽种黑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各级林业技术人员和广大干部群众迎难而上,围绕海滩黑松种植开展了一系列科学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夏季种植黑松。植树一般在春季,但春季气候干燥,沙滩尤其干旱,即便从远处运来客土,也很难保持水分。林业部门便把海滩植松改在雨季。进入1963年特别是1965年以后,每年雨季,牟平沿海大队基本都安排晴天搞农业生产,下雨天男女老少全力以赴植黑松,雨季海边植松的成活率在百分之八十以上,现今牟平海防林带的黑松大多是雨季种植的。

黑松冬季育苗。按常规,林业育苗一般在春季,但林业科技工作者从实践中发现,黑松育苗最佳时间是在冬季。其优点:一是11月中旬封冻前开始育苗,至来年4月开始出土,种子在地下经过150天左右的低湿阶段,能得到充足的水分,因而比早春育苗能提前21—25天顶壳出土,延长了苗木生长期。二是牟平5月中旬是大量黄金铃鸟的过往期,春季育苗,树种最易被黄金铃等鸟类觅食。而冬季育苗,幼苗5月上旬即全部出齐,这样便避免了过往的鸟害。三是黑松幼苗出土后,苗干15—16天形成木质化,至5月中旬,平均每天能增长8—10公分,幼苗木质化的时间比较长,可增强幼苗抗病能力,减少雨季立枯病的大量发生。四是当5月中旬杂草出土,黑松幼苗已出齐,这时除草易于保护幼苗。五是冬育可利用冬闲时间,提前完成育苗播种,减轻春季生产压力,节省劳力,节约经费开支。

防治黑松立枯病。黑松最易发生立枯病,且越是盐碱地,病情越重。而要防止发生立枯病,必须从幼苗开始。1963年之前,由于立枯病频发,苗圃中亩产苗量只有3.3万株左右,立枯病严重的地块亩产只有四五千株。林业科技工作者和广大职工经过反复研究试验,摸索到了黑松幼苗历年6至9月份发病率高的规律,从种子处理、土壤施药以及育苗时间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获得良好的效果,1964年以后黑松育种亩产苗木均达12万株以上。

针阔叶树种间作。按照市县两级林业部门的要求,在沿海地带,靠海面留出50米的地方给渔民晒鱼网,50米至250米左右的地方全部栽种黑松,其余地方为林网,以种植黑松为主,间种洋槐、杨树、麻栎、棉槐或其它阔叶树种。各树种间植,有利于拓展树木生长的空间,利于通风,防病,减少虫害。

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由于沿海村庄过去深受风沙危害,所以干部群众对保护和科学管理防护林的意识较强。沿海各村都成立了林业专业队或设立了专职护林队员,补植造林、防治虫害、修枝、间伐、护林防火,每一个环节都抓得很紧。连年来他们又陆续缺口断带造林3000亩,改建更新纯黑松林6000亩、人工促进自然更新5000亩,现区内基干林带面积达44850亩,树种结构、树龄结构更加合理,林分生长趋于稳定,林相整齐,林令30—40年,平均树高6.8米以上,平均胸径10厘米,每亩立木蓄积2.1立方米。又新建防火瞭望塔6座,新建护林房、检查哨6处。由于长期坚持科学管理,多年来未发生较严重的疫病和滥砍滥伐及火灾。如今,原来上百个流动沙丘已被固定,风沙危害得到了根治,生态效益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沿海防护林带像一道绿色长廊,又是一道生态屏障,保护着海防林内的20万亩农田、5万亩果园,保护着沿海地区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

新闻推荐

汪沟镇全力以赴筑牢夏季防汛安全屏障

兰山讯汪沟镇结合辖区水库、塘坝多的实际,未雨绸缪、严阵以待,全面做好各项防汛准备工作。该镇在辖区全面开展安全隐患专项...

费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费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