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红色经典 寻味沂蒙文化 24位知名作家齐聚天蒙

山东商报 2018-11-07 10:02 大字

5日,来自国内的24位作家在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进行采风活动,寻味沂蒙文化(景区供图)5日,来自国内的24位作家在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进行采风活动,寻味沂蒙文化(景区供图)山城如画,雨色如烟,秋意浓浓。11月5日,由山东省作协、鲁商集团主办,《山东商报》社、中共费县县委宣传部、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承办的“2018硕秋天蒙作家行”采风活动在清雨蒙蒙的天蒙旅游区举行。来自国内的24位作家纷纷打开生活的触角,在八百里沂蒙聆听原汁原味的小调,回望小调诞生背后的故事,寻味沂蒙文化。记者焦腾

李掖平: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11月5日,气温骤降,作家们不顾细雨蒙蒙行走在天蒙山内,感受沂蒙的前世和今生。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山东省作协原副主席、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掖平动情地表示:“天公不作美,雾气朦胧。可是这样的天蒙山好像打开了另一重梦境。一路上在山脊上行走,拾眼看上去的硕秋金季的天蒙,应该是色彩斑斓的。但是全部被白雾云层所笼罩,所以让这种色彩斑斓更好的绽放在我们的想象里,再加上每个作家的心灵都那么的灵敏而又通透,而自然用联想激发起来的秋色和它的魅力也各有不同。从这个角度上讲,天公又是作美的,它把我们对天蒙山最好的想象,用这样一个特殊的记忆,印合在每一个人心中。”

天蒙山的采风活动中,李掖平和其他作家们还共同走进抗大的故址、大众日报的活字印刷、排版印刷的革命历史博物馆。同时,还聆听了来自山野、原生态的沂蒙小调,重温了八百里沂蒙文化。李掖平有感而发:“沂蒙是咱们的红色文化区,这里也是一方圣地,这里的红色文化,和原汁原味的鲁偏西南的乡野文化是交相辉映的。聆听到来自山野的原生态的沂蒙小调的颂唱我想每个作家的心中都注满了对沂蒙山的爱与情。”

在李掖平看来,景区除了凸显了自己的地域特色,在细微末节处也体现出对人性的关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景区中的一段全程无障碍的登山路。“让我想到了张海迪,她曾在想象中展开对登山的生命体验,残联主席被推着在山上行走时很兴奋,感叹终于实现了登山的乐趣。这条路每走几百米,就有一个爱情格言,体现出来的也不仅仅是对普通人的贴心,更重要的是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张爱玲的话是对文学作品说的,但同样适用于文化旅游,它不仅需要新兴的技术、手段、风景、硬件的搭配,还得有‘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的人文情怀。”李掖平表示。

夏立君:小调令人浮想联翩

“采风过程中有两个细节让我感动,一是听第三代传唱人宋守莲演唱《沂蒙山小调》时,望着远处的山听着沂蒙山人在沂蒙山唱这首歌;二是乔叶主席跟毛驴合影时,那种扑面而来的乡野气息,这两个时刻都让我感动。”日照市作协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夏立君激动地谈道。

一首原汁原味的《沂蒙山小调》让不少作家动情而落泪。“这首歌我一直很喜欢,却是第一次听得如此浮想联翩。”夏立君说。“咱们有大视野、大境界、大格局,也会在细微处打动人心。比如民俗的元素,比如,村民原有的房子,将这些原生态的东西保留下来,把沂蒙山的文化、费县故事融入景区中去,将会具有更多耐人寻味的风情。”夏立君表示。

张军:有感天蒙山秋夜

幽静的天蒙旅游区,让聊城市作协主席张军感受到“无车马喧”的意境,诗兴大发。在行走之后,写下《天蒙山秋夜》。“草,不说话/树,不说话/山,不说话/山上的石头,不说话/峭壁不说话/蟋蟀把它们的琴筝/堆放在一株五百年的古树下/风坐在每一片银杏树叶上打着金色的盹/只听到勺星给我们斟酒的声响/只听到织女隔着银河/向牛郎传送秋波的漾动/花只吐着花香,她们不说话/云只管悄悄地走,它们不说话/只有月亮在向我们说话/但,她用的是手语……

新闻推荐

三星村的“鲁派民居”新期待

□本报记者王永超得知费县薛庄镇三星村被省政府确定为山东省第一批美丽村居建设省级试点村庄的好消息,市城投集团派驻该村...

费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费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