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壮勇抗日 民族英烈——— 纪念甲午名将左宝贵诞辰180周年○ 李成君

临沂日报 2017-12-15 17:31 大字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抗日献身是民族英烈的报国壮举。左宝贵是甲午战争中为国捐躯的著名爱国将领,亦是我国近代史中抗击外敌侵略的民族英雄。今年适逢其冥诞180周年,特撰专文敬予纪念。

爱国将才 善德勇毅

左宝贵,字冠廷,回族,清末著名将领,民族英雄,“甲午三英”之一。1837年(清道光17年)10月18日,出生于费县地方村(今属平邑县);祖籍齐河城东左三里村。父名世荣,母为杨氏,皆早年病逝,家境贫寒。不仅如此,左宝贵从小即带着两个弟弟过着极为凄苦的孤儿生活,计日维艰。其青少年时代,饱尝了人间辛酸。但自强不息的左宝贵,不甘屈下,自小立志,报效国家。幼小即崇技尚武,熟谙诸般兵器。至16岁际,即已练就了一身过人功夫。年长20岁时,一心投军奋志从戎的左宝贵为求得前程,施展报负,携领两个年幼的弟弟告别乡亲,辞离家门,于1856年(清咸丰6年)“由行伍投效江南军营”(蔡丐因:《清代七百名人传》)。即此,他便竭效军旅。由于左宝贵吃苦肯干,加之身怀绝技,很快即被清廷管带发现和赏识,将其提携为“操炮手”。此后他更加勤学苦练,严谨操习,掌握要领,技艺大增。公元1858年春季,当淮军与太平军作战时,左宝贵以精准的一炮将太平军固守之据点的城墙轰塌,并一马当先冲进敌方营垒,并受到“六品军功”的嘉誉。继后,历任千总、游击、副将、广东高州镇总兵等军职。1880年朝廷又发布上谕,将“左宝贵以提督总兵记名简放”,统领奉军并总理营务兼冀长。1894年,适遇慈禧太后60大寿,57岁的左宝贵又被赏赐戴双眼花翎,接连升擢重用,足见清廷对左宝贵率兵驻防、力靖安宁的嘉评和奖勉。

左宝贵作为清朝地方镇将,极擅治军,不仅与兵勇共甘苦,“功予各赏,罪不私刑”,而且率部“驻防沈阳,凡十六年,纪律严明,民皆称颂”(沃丘仲子:《近代名人小传》),因而深得军心的自律和民望的拥戴。据此,他的部队在清军中战斗力最强。史料有载,左宝贵驻军奉天长逾20余年,不仅“营务严肃,谋勇兼全”,而且“勤明忠实,骁果耐劳,晓畅兵事,谋勇兼优”(《清史列传》第60卷)。由于其出身寒微,青少年时段备受贫苦之煎熬,故怜及自身而热心地方公益事业。他还倾情教育,慈心救贫,多次捐资建学,开立义学数处。并设置慈善卫生机构,设办赈灾粥厂、同善堂、栖流所等社会救助机构。此外,他还亲身率部救灾。史载:光绪“十四年秋,大水,万泉河溢。近郭东南,尽为泽国。宝贵督率所部救饥拯溺,倡赈助捐,灾黎全活无算”。(赵恭寅:《沈阳县志》,第九卷)。

民族精英 援朝抗日

1893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即谓“农民起义”),很快就以摧枯拉朽之势直逼汉城。朝鲜向中国清廷乞援。应朝鲜政府请求,清廷派兵开赴朝鲜,军驻牙山。并按照《天津条约》的相关规定,知会日本。而寻机以待的日本政府早在“明治维新”之后,即确定以朝鲜为跳板,进而吞并整个中国和亚洲的“大陆政策”。此时便趁机以保护大使馆和侨民为借口,派兵入朝。朝鲜政府见日本大军入境,深感事态严重,希望尽快平定起义,以使中日两国撤兵。1894年(农历甲午年),日本置国际公约于不顾,肆无忌惮地向中国军队挑衅,以突然袭击清朝陆海军的恶劣方式挑起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史称“甲午战争”。甲午战争是日本以撮尔小国、对外侵略扩张,推行“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的罪恶既定国策。而觉察到日本“侵夺之谋”的李鸿章一味地试图依靠外交上的折冲尊俎来保全和局,却不做必要的充分军事准备。早在战端开启前夕,左宝贵即已洞悉到日倭亡我之心不死,早存寻衅侵夺我邦之举。今观事态,战争已势不可免,故极力主张抵抗日本侵略,并向将军裕禄进言,“我备不可缓”(清光绪22年《重修费县县志》第11卷)。表现了高度热忱的爱国责任心。1894年7月14日,清廷曾密电李鸿章“倭事紧迫”,“要速可筹备”。还一再明示:“东三省练军及左宝贵所带兵勇,亦皆可用。”基此,左宝贵奉命率奉军入朝。20日由奉天出发,29日到达九连城。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左军8月6日抵达朝鲜平壤。行前,他曾将饷银全行解带,以备在平壤购置米粮,确保军需供应,并派人提带冬季衣物,以安定军心并作持久之备。在朝廷和李鸿章的严令下,同时奉檄至平壤的尚有卫汝贵、马玉崑和丰绅阿等四路大军(史称“四大军入朝”),共32营编制,约计13500人。他们从7月1日开始启程,由陆路开赴朝鲜。以援助先期入朝、进驻牙山的叶志超、聂士诚部。在上述的四军将领中,统兵最多的卫汝贵是李鸿章的亲信,他不仅平日克扣军饷,贪腐成性,而且极失军心,因此,军纪也最差。而统帅奉天盛军的丰绅阿部也极无战力,难打硬仗。四大军中,唯有左宝贵部是“唯一真正军队”(《中日战争文学集》;《甲午战争辽居忆录》)。不仅军纪严明,而且训练有素。

左宝贵是恪遵光绪帝谕令,率军“星夜前进,直抵汉城”,“迅图进剿,先发制人”先期到达平壤的首支部队,本想趁敌不备,狂傲轻忽,速制机先,突袭创敌,但却因李鸿章的“怠战”而机锋憾失,功亏一篑。李鸿章在与日接战初始,即抱定避战自保的方针,在指挥上昏招迭出,棋着滞后。朝鲜半岛大部已为日军侵占,而身膺重任的守军统帅叶志超却玩忽职守,整日置酒高会,对军备漫无重心。御守松懈,坐待敌攻。不仅原订向南夺据汉城的攻略挫为泡影,而且在日军分为四路向平壤进逼的形势下,驻扎平壤的清军也有被聚歼之危。9月初,日军前锋已逼近大同江上游东岸。当时平壤守城清军共有10000余人,兵力尚算雄厚;而清廷又急调铭军驰援,与敌本可一战。但畏敌如虎、仓惶顾命的“长腿将军”叶志超胆小怕死,他早就主张弃守北归,避敌而逃。9月9日在入朝后的四军联席会商中,面对强敌,贪生怕死的叶志超巧言诡辨说:“敌人乘胜大至,锋芒正锐,我军弹药不齐,地势不熟,不如各整队伍暂退叆州,养精蓄锐,以图后举。”左宝贵闻言力驳:“敌人悬军长驱,正宜出兵痛击,使只轮弗返,不敢窥觎中原。朝廷设机器,养军兵,每岁糜金钱数十万,正为今日耳。若不战自退,何以对朝鲜而报国家哉?大丈夫建业立功,在此一举!至成败利钝,不遑计也。”并恳言叶志超和诸将,“同心合力,共济时艰”。故有史载:“闻倭人发兵平壤,左于叶相聚面商。左主战,叶主退守,意见不合”。(《中日战争》第一册一0九页)。面对这畏死欲逃之徒,左宝贵怒发冲冠,须眉皆竖,指着叶志超一群肖小痛骂道:“若辈惜死可自去,此城为我冢矣!”(赵恭寅《沈阳县志》第九卷)叶惧左言而没敢造次。9月12日至14日,日军陆续蜂聚平壤附近,完成合围之势。14日晚间,叶志超见日军立欲攻城,“将冒围北归,宝贵不从。宝贵虑志超遁去,以亲兵守之”(《中日战争》第一册,二二页)。左宝贵出于保国忠心和民族尊严,以果敢之为制止了叶志超弃城逃跑的可耻企图,揭开了平壤保卫战的序幕。这正可谓:“当是时日人抵大陆者,几如入无人之境,宝贵独梗之”(《清朝野史大观》第八卷)。平壤之战,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两国陆军颇具规模和影响的一次决战。

决战平壤 威震异域

1894年9月4日,左宝贵向距平壤东北约40公里的成川派出骑探,侦知日军已分路围攻平壤,但兵力分散薄弱。7日左宝贵集合马步15营约7000余人,分三路向平壤南中和、黄州方向出击,以3000人北进图夺元山,准备集中优势兵力,痛击敌军一路,以收各个击破之效。此主张得到诸将赞同,“各统领奋勇争先,均挑人成对,前赴中和。”1894年9月15日凌晨,日军分东、西、北三路向平壤发动总攻。东路由大岛义昌少将率混成第九旅团向城东大同江东岸进攻,西路由陆军中将野津道贯率第五师团向城西南静海门一带进攻,北路由陆军大佐佐藤率元山支队和陆军少将立见尚文率朔宁支队向城北的玄武门、七星门一带进攻。左宝贵所部奉军和叶志超的芦榆防营以及江自康的仁字营奉命防守城北一带。日军攻城之策极为奸诈,其部署从正面进攻的东路军“负有牵制敌军的任务,即使敌人集全力于这一军,而令其他各军乘空从侧面背面攻陷平壤”(《中日战争》第一册,二三六页)。昏愦无能的叶志超恰好中了日军的诡计,将注意力主要集中于正面东路进攻之敌,没有虑及日军会集中三分之一以上之兵力猛扑城北。故使左宝贵负责防守的城北一线成为日军进攻的主要目标,亦成为平壤保卫战的关键战场。

清军在城北玄武门外筑有五处堡垒,分为内外两重。内重为牡丹台,设有坚固防御,高达五丈余,是玄武门外的一个制高点,易守难攻。“为全城命脉所在”(《中日战争》第一册,19页)。战斗于凌晨4时打响后,多路日军向此集结,展开攻坚战斗。清晨5时正,日军支队长下令向平壤城北发射炮火,而清军堡垒潜沉不应,但当日军攻至堡垒附近的低地时,清军的毛瑟十三响和速射炮突然狂扫齐射,飞弹如激雨猛飙,瞬间骤至。日军猝不及防,伤亡惨重。而日军支队长正指挥间,忽被一弹击中前额,险丧小命。日军见势不妙,急调山炮阵地上的榴霰弹向清军阵地倾射,清军亦伤亡甚众。但守垒清军将士依然奋勇抵抗“宝贵自至城上指挥,我军力御之”(《中日战争》第一册,22页)。进攻日军在左宝贵的奉军顽强抵抗之下,“虽死伤无数,仍猛进”(《中日战争》第一册,19页)。守台清军舍命顽阻,终使日军无法得逞。日军只好再次增调炮兵“专注我牡丹台垒排轰”(《中日战争》第一册,22页)。日军的强势炮火和开花炮弹炸毁了牡丹台下假城的城墙,同时守军堡垒的胸墙和速射炮也被击毁。激战至8时许,日军终将外重的三垒功破,仅余牡丹台外东北方一垒。未几,日军又在距此垒800米的山巅高处安装野炮向其轰击,致使此垒也被攻破。这样牡丹台便失去外围四垒的遮蔽和掩护,完全暴露在敌军面前。于是日军元山支队和朔宁支队合军一处,由立见尚文统率继续强攻牡丹台,牡丹台已势处危坠。在此情境下,清军尽管拼力“作殊死战”(《中日战争》第一册,22页),但终于无法抵御日军“丝毫没有间断”的炮火猛轰。在日军步兵乘势蚁附而上的态势中,牡丹台终被攻陷。

壮气不消 遽殉雄躯

其时左宝贵正在玄武门上督战,见牡丹台失守,知势不可挽,誓以死当之。他换上御赐朝服,精量大炮准星,亲自操炮,先后“手发榴弹巨炮36弹”(赵恭寅《沈阳县志》第九卷)猛轰日军。在主帅的感召下,清军重振余威、接连击退顽敌三次强攻。激战中,左宝贵两处中弹,仍然裹伤勇战。在左宝贵伤不畏死、浴血奋战的精神鼓舞下,“所部兵均勇往直前”(《清朝野史大观》第八卷),和来犯之敌“迎头血战”,终使“倭抵敌不住始退”(《中日战争》第三册,116页)。此时的左宝贵身上虽伤痕累累,但见敌人欲逃,立即督导队伍追击。他“带着亲兵,骑着白马,进到军队的前头”(《中日战争》第六册,96页)。但不幸的是,就在即将突破日军右翼阵地的时候,左宝贵忽胸前中弹,伤重致命。壮烈殉国,英年57岁。左宝贵牺牲后奉军失去主帅,无人指挥,日军乘势占领了玄武门。营官杨建胜挟负左宝贵遗体欲从玄武门冲出,但日军已狂扑城内“塞满街巷,杨某亦死乱军中”。两位忠骸均不知其下落。左宝贵在平壤殉国后,尸骨无存,清军将士冒着炮火硝烟,只寻得他的一领血衣和一只朝靴从平壤护送回淮安。战后光绪帝大为伤悲,特作《御制祭文》哀悼:“方当转战无前。大军云集;何意出师未捷,上将星沉。喑鸣之壮气不消,仓猝而雄躯遽殉。”清廷拨款在其故里平邑地方集左氏祖莹为他营建了衣冠冢,并建造了“左忠壮公祠”,颇具规模。地方政要和左夫人陶氏及其亲属,遵奉朝廷旌表和依照回族风俗,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仪。奠仪之日,全城民众悲恸哀悼致祭,向这位喋血抗日的民族英雄衷心怀悼。

与英烈相对照的是,怯敌避战、临阵遁逃的叶志超和卫汝贵等人,被清廷斩首示众,遗臭万年。

左宝贵是中日“甲午战争”中首位壮烈殉国的清军高级将领。其坚决抗击日本侵略,和为挽救民族危亡而不屈献身的英雄行为,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决不向帝国主义列强屈服的伟大民族气节和坚决抵抗外侮的爱国主义情操。他报效国家的赤胆忠诚,怀对民众的倾情盛德,慷慨捐躯的悲烈壮举,义感千秋的不朽业绩,终为国际称颂仰赞,为民族世代铭记,为人民感念长怀,为青史永久彪炳!

新闻推荐

费城街道居民有了家庭医生

费县讯“现在签约家庭医生,可免费享受一年一次的健康体检、一年四次的健康管理,有健康方面的问题还可以随时咨询医生。”11月7日,在费城街道许家崖村,详细了解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后,50岁的高血压...

费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