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个旅游大县的崛起之路

民族日报 2016-08-02 18:41 大字

 

(接1版)景区景点开发和包装是旅游业发展的最大“软肋”。为了构筑大旅游格局,永靖县先后编制完成了《黄河三峡大旅游区总体规划》《黄河三峡大旅游区修建性详规》《炳灵石林旅游区规划》《太极岛休闲旅游度假区规划》等,对每个景点都精心设计,做到点、线、面相衔接,景、林、路相配套,游、购、娱一条龙。

 

同时,完善县城周边景区服务功能,解决旅游交通瓶颈制约,实施了金河湾黄河大桥、县城中环路、滨河南北路等城市道路骨干工程,折达二级公路、兰永沿黄快速通道建成投入使用,新建了古城新区如意、生态、水景三大公园和商业步行街。

 

统筹推进景区景点开发,动工实施了投资近10亿元的炳灵丹霞地貌地质公园、刘家峡恐龙博物馆、刘家峡大坝码头游客服务中心、黄河水电博览园等旅游基础设施项目群,投资3.1亿元实施了县城滨河路生态旅游景观带和罗家洞景点开发。

 

如今的黄河三峡,就像一个很接地气的露天会客厅,又如一座巨大的五星级生态酒店,成为兰州1小时都市圈的休闲度假基地、甘肃西南部休闲旅游集散地以及兰州周边休闲度假和自驾游的首选之地,慕名前来旅游的国内外宾客络绎不绝,成为能够提升全省旅游品牌效应、年接待游客过百万人次的核心景区之一和“十二五”时期全省整体布局、重点建设的20个大景区之一,日接待能力达到3万人次。

辐射带动:群众脱贫致富聚宝盆

 

旅游业产业链条长,辐射带动能力强,被誉为朝阳产业和绿色环保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产业能够影响、带动和促进多个行业的发展,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就可带动相关产业增收4.3元,产生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实现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

 

随着黄河三峡景区开发的不断推进,永靖县在让外界领略这方锦绣山水的同时,也为当地群众开启了致富之门。如今,随着旅游产业链条的完善,当地的许多群众通过开办农家乐、出售旅游商品和发展观光产业等形式,逐渐吃上了“旅游饭”,鼓起了“钱袋子”。

 

进入旅游季节的每逢双休日,对太极镇大川村的50多户村民来说,是个“财神日”。拿了几十年锄头的农民,如今成了开门迎客的“农家乐”老板;过去烂在田地里的草霉、洋芋,如今被游玩的城里游客抢着买;农村里的大娘也变成“星”级厨娘,像模像样地烧上一桌桌农家菜。日渐红火的休闲农家乐,为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福音,当地村民纷纷办起了农家乐,开起了茶园。

 

7月14日一大早,枣园水天域农家院的服务员们就忙活开了,买菜、烧水、打扫房间……“这几年来永靖的游客一年比一年多,收入也好多了。”该农家院负责人李春丽脸上挂着笑容说道。

 

这几年,随着家乡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头脑活络的李春丽去年投资12万元承包了这个农家院,不到一年时间她已收入10万多元。“今年五一长假期间,茶园里每天都有上百人就餐,收入始终保持在1万元左右。”李春丽告诉记者。

 

与李春丽一样,在大坝上经营游船的韩齐学今年也赚了不少。“感谢党和政府给我们找到了致富门路,去年一年我的6艘游船就收入10万多元,今后我要做好服务工作,让客人宾至如归。”韩齐学介绍说,由于是新行业,旅游区内的业主们都十分珍惜,遇到什么事都主动请示当地党委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按要求做好服务工作,让游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如火如荼的黄河三峡旅游,极大地促进了全县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县农家乐达到255家,其中星级农家乐23家;宾馆饭店80家,其中星级宾馆2家;旅游企业12家、旅游船舶249艘,旅行社2家,旅行社网点3家,旅游从业人数达到1.5万人。

 

黄河三峡大景区建设也极大地提升了全县旅游行业服务质量,旅游综合收入也不断攀升,从2011年、2012年的4.7亿元、6.76亿元增长到2013年、2014年的9.16亿元、11.47亿元,2015年达到14.23亿元,占GDP的比重由2011年的16.36%增长到2015年的39.95%,旅游业已成为带动全县经济发展的龙头支柱产业。

 

且持梦笔书奇景,日破云涛万里红。一处处优美的景观展示着永靖旅游灿烂的笑靥,一家家新增的宾馆饭店彰显着永靖旅游巨大的潜力,一组组扎实的数据书写着永靖旅游无限的喜悦。经过多年来的精心培育,永靖县的旅游产业如一轮红日正喷薄而出,冉冉升起!

新闻推荐

在甘全国人大代表就教育资源不均衡、保障能源安全等方面提出建议—— 义务教育立法 能源价格改革

3月6日,甘肃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本报特派记者 刘健 梁峡林 摄

 

 

本报北京讯(特派记者梁峡林 刘健)3月6日,甘肃代表团在驻地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就教育资源不均衡现象如何...

永靖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永靖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