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三公”经费降下来民生工程搞上去 ——节约做事成永靖新时尚

甘肃经济日报 2015-05-20 22:24 大字

通讯员 孔维元

“三公”经费压缩,把节省下来的钱用于民生工程;“红白喜事”、逢年过节,大操大办的少了,就餐讲究“点到为止”,“光盘行动”真正落到实处……自从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永靖县围绕治理“乱跑的车”、“贪吃的嘴”、“乱送的礼”和“游玩的腿”下猛药,出重拳,动真格,大力开展崇尚节俭教育,从机关到乡村,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节约做事已成为永靖人的新时尚。

点滴节约成风尚

日前,笔者走进县委宣传部办公室,看到秘书吴晓瑾正把一叠已打印过的A4纸张反面放入打印机,准备打印文件。

“勤俭节约应该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后,县上大力压缩三公经费,积极倡议机关单位和各乡镇厉行节约,我把这些打印过的A4纸保存下来二次使用也是一种节约。”吴秘书高兴地说道。如今,这些节俭事例在永靖县各机关单位已司空见惯。

去年以来,永靖县委县政府严格控制就餐标准,简化办公设施,严格公车管理等,大幅度压缩公务接待开支,把勤俭节约落实到具体工作的每个环节和每个人身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正在形成。

全县推行了“零接待”制度后,各乡镇、各单位的公务接待一律由县委接待办按规定统一接待,各单位财务上不发生公务接待支出。对下基层调研、检查、考核等公务接待坚持勤俭节约、经济实用的原则,严禁上高档菜肴,一律不上烟酒,全部安排自助餐。同时,确定陪餐人员,住宿费用由公务活动派出单位和来访人员自行解决,从源头上有效杜绝了公款大吃大喝和铺张浪费现象的发生。据统计,自实行“零接待”以来,全县“三公”经费同比降低30%,使各级政府更能集中有限的财力办实事、办好事,进一步加大了县财政对“水田路能房、教卫文就保”十大民生工程方面的投入力度,切实提高了财政资金的利用率和覆盖面。

节俭过节成幸福新常态

“五一”小长假前夕,家住太极镇大川村65岁的王大爷开始忙活置办过节食物,他先是预订了一些猪肉排骨和一只土鸡,再到自家蔬菜棚里采摘了些蔬菜,然后挨个给儿女们打电话:“‘五一\’放假回家什么也不要往家里买,我都准备好了,不够的话随时再买,买的太多吃不完浪费,要注意节俭。”

笔者问王大爷年纪这么大了,为什么还要亲自动手准备过节食物,老人道出了原委: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已结婚生子,老大两口子在兰州工作,老二两口子在县直单位工作,女儿女婿在县城开饭馆,家里只有他们老两口。每逢节假日,儿女们都要买好多东西来看他们,时常剩余,吃不完都坏了。“过日子必须要节约,这是我们的好传统,不能丢,该花的花,但不能浪费。”

“每逢过年胖三斤”,这已成为人们的心理负担。今年春节,永靖县廉洁节俭过节的气氛十分浓厚,亲友团聚注重享受亲情,不再阔气攀比,铺张浪费,没有了太多的应酬和饭局,准备的年货丰富而不奢侈;没有了昔日打麻将等赌博之风,一家人看电视、拉家常、谋划来年的奋斗目标;文化广场成为人们的好去处,参加体育活动,看歌舞表演,笑声一浪接一浪,勤俭过年、文明过年已经成为幸福新常态。

消费者崇尚“光盘”

“现在顾客到餐馆就餐,不仅在点餐时讲究‘点到为止\’,而且还会主动将吃剩的饭菜全部打包带走,真正做到了光盘。”在县城经营川菜馆的李老板深有感触地告诉笔者。

近年来,永靖县在各类餐饮行业持续开展以“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为主题的文明餐桌行动,并大力推进“三公开”活动:公开承诺,展示形象,主动提醒顾客吃多少点多少,不误导顾客超量点餐;主动提示顾客打包,提供免费打包餐盒;主动提醒顾客不要酒后驾车。以前,请客吃饭将剩菜打包,在人们意识中总感觉非常没面子,现如今打包剩菜却成为一种风尚,各大餐馆随处都能看到“打包客”的身影。

新闻推荐

现代生态农林科技企业落户永靖

本报永靖讯(记者黄胜马琳)计划投资1.38亿元,集有机蔬菜、有机果林、有机养殖、观光采摘、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林产业示范企业——甘肃万家丰乐生态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永靖县岘塬...

永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永靖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