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 看变化】永靖:农家院里晒“黄金”
【走基层 看变化】永靖:农家院里晒“黄金”
本报记者 邹海林 通讯员 郭 红
冬日暖阳下,永靖县杨塔乡赵山村五社农民李世有家的小院里,晒满了金灿灿的玉米棒子,像晒了一地的金子。
“全膜玉米种出了金疙瘩!”李世有说,往年种小麦,一年到头打不了三五百斤粮食。今年,县上补贴地膜和肥料,推广旱作农业种植技术,他家的10亩地产粮过万斤,收入过万元。
穿行在王台镇湾子村,家家户户的院落里、廊檐下,玉米棒子堆得像“金山”似的,丰收的喜悦写在乡亲们的脸上。
村党支部书记周兴成告诉记者,湾子村整村种植全膜玉米,地膜凭卡供应,捆芯回收,良种良法组装配套到户,使昔日的山旱地变成了“粮仓”。
“前些天,省农牧厅专家来到村里测产,平均亩产达到618公斤。”周兴成说。
今年,永靖县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23.42万亩,增产粮食7600多万公斤,增加农民收入1.5亿多元。随行的县农业局负责同志接茬道。
在王台镇兴旺养殖场,养殖协会会长马尕西开动秸秆粉碎机,大捆大捆的玉米秸秆经拉丝揉搓后,再加入含有益菌的微生物调制剂进行袋装打包贮存,便成了饲喂牛羊的“美食”。
“种全膜田,发养殖财。”马尕西说,“旱作农业—青贮氨化—畜牧养殖”循环发展,以农养畜、以畜促农,农民的日子越过越舒坦。
新闻推荐
虚心做“学生”基层传真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本报通讯员陈万吉“我们农民种百合致了富,许多村民买了小轿车,还在城里买了楼房。建议政府加大对百合产业的扶持力度。”“农民在城镇化建...
永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永靖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