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变化映衬农家新生活
本报记者 施秀萍
2月9日,上午11时。记者回到永靖县西河镇白川村老家,庭院已被洒扫得干干净净。
屋里,炉火正旺。吃过午饭,父亲喂鸡,母亲抱孙子;哥哥擀饺子皮,嫂子包饺子。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还没看上春晚呢,记者就发现许多新变化:往年除夕总有忙不完的活,今年早早收拾停当只感觉时间过得太慢,农民懂得享受生活了;以前农村家里男人不做喂猪喂鸡、下厨这样的家务活,如今“男女平等”了。
平常人,普通事,蛇年春节里,身边的每个人都悄然发生着变化。
从大年初二到初五,连续4天,母亲都没在家里吃过一顿午饭。我掰着指头数了数,姑妈72岁寿辰、同村张大爷72岁寿辰、舅妈60岁寿辰、邻居朱大爷72岁寿辰,家有老人的都忙着摆寿席。
“天天吃寿席,有点腻,可高兴啊!”母亲笑呵呵地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一过60岁,儿女们都张罗着给父辈们过寿辰了,图个吉利、高兴!
“哪家的席好,热闹?”我忍不住问道。
母亲不会表述,但我听明白了:清炖羊肉、红烧鲤鱼、油炸基围虾,寿席一家比一家的厚,几乎全是“硬菜”;吃蛋糕、许愿、唱歌、跳舞,寿宴更是一家赛一家热闹、时尚;儿孙们铺上红毯子给寿星磕头,亲朋好友吃着寿席相互攀谈着收入,比较谁家衣服时新,年轻的手持麦克风唱起卡拉OK,街坊邻里跳起迪斯科或锅庄舞,那场面,要不是农家院落里金灿灿的玉米堆着,还真想象不到是在农村呢。
2月15日,正月初五。收拾好回娘家的礼品,嫂子坐到沙发上看起了电视。
“几点的班车?”面对我的疑问,嫂子笑而不答。
嘀嘀嘀,大门外一阵喇叭声,嫂子抱起8个月大的孩子出门了,原来哥哥租的小车来了。
“租车拜年不新鲜。”哥哥说,不光担心班车人挤人,担心孩子给冻着,租车拜年几乎成了农村的新风尚了;更时尚的是开着自己的车去走亲访友,那才带劲,村里好多人已经买了车。
嫂子家在山区。刚结婚那年,他俩走了3个多小时的山路“回门”;后来,直达家门口的水泥路铺上了,靠种植大棚蔬菜,哥哥也买了摩托车,但还是冷、不方便,尤其冬天;再后来,哥嫂买了下乡补贴的农用车开始贩运蔬菜,收入好了,家里新盖了封闭式庭院,换了沙发、液晶电视,这不,正和家里人筹划着买辆小车呢。
“旺季的时候开着农用车做生意挣钱,淡季了开上小车和城里人一样去旅游。”哥哥一席话,让全家人脸上洋溢着幸福与憧憬。
新闻推荐
本报永靖讯(记者邹海林通讯员郭红)永靖县紧扣国家投资导向和产业政策,加大项目运作力度,拓展项目投资渠道,加快项目建设步伐,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提速增量、提质增效。今年,全县计划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项...
永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永靖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