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灵寺弥勒大佛开始“祛病强身”
□晚报记者 张燕
本报讯 永靖县炳灵寺石窟开凿于唐代开元19年(公元731年),距今已整整有1280年的历史。世界第九大佛、中国第五大佛、甘肃第三大佛——永靖县炳灵寺的“唐代弥勒大佛”,于昨日正式开工维修。
当日,来自龙门石窟、云岗石窟、乐山大佛、大足石刻、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等全国著名石窟的研究人员,以及省内外的专家学者上百人,来到炳灵寺见证了唐代弥勒大佛维修开工典礼暨《永靖炳灵寺石窟研究文集》的首发式。
在开工典礼现场,甘肃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杨惠福介绍说:“唐代弥勒大佛”是炳灵寺唐代171龛大佛,也是炳灵寺石窟最大的佛像,是甘肃省石窟艺术精华。由于大佛长期风吹雨蚀,已经出现了表层风化、局部脱落等病害。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委托敦煌研究院编制了《炳灵寺171龛大佛保护方案》,经组织专家论证,已报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经甘肃省文物局积极协调,该维修项目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支持,投资150万元。此次炳灵寺171龛大佛保护维修工程,是甘肃省“十二五”期间重点文物保护工程之一。
“炳灵寺石窟唐代弥勒大佛,高达27米,是世界第九大佛,中国第五大佛,甘肃第三大佛,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深远的旅游影响力,因其高大壮观的体量而作为炳灵寺的形象标志,颇受世人瞩目。据记载,这尊大佛在明朝成化年间进行过大规模维修,其本体保留的明代历史信息至今较为明显。在清朝同治年间,河湟地区发生战乱,战火烧至炳灵寺,使大佛藏身的九层阁楼付之一炬。从此,这尊千年大佛便长期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受尽风吹雨打和虫鸟之害,现在已是满目疮痍、残缺不堪,保护修复工作刻不容缓。”甘肃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石劲松在现场向本报记者介绍说。
据悉,整个维修工程将于2012年8月10日全部结束。
新闻推荐
四季分明,气息诱人,春吐绿柳,夏荷争光,秋枣通红,冬梅吐艳。这里有16万亩的黄河水滋养,有黄河中上游最大的自然湿地——太极岛,千亩芦苇随风摇曳、鹤舞雁鸣、鱼塘星罗棋布,一片惬...
永靖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永靖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