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汽车
汽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这的确不错!
我今年48岁了,在我8岁那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在童年的记忆里,留下了缺吃少穿的往事,当时汽车成为一种稀罕物。
我生长在比较偏僻的农村,小时候不仅没有见过汽车,就在电视上也没有见过,因为那时村子里根本没有一台电视机。记得我第一次见到汽车是我7岁那年。夏收后的一天,有人从公社(现在改为乡)开来了一台大型东方红拖拉机,到我们大队(现在改为村)里耕地,那就是我们眼中的“汽车”。拖拉机来回耕地,地头上站满了前来看稀罕的男女老少。几十亩地,要是牛耕人翻得好多天,而这“铁牛”只用了一上午的功夫,几十亩地就犁完了。等驾驶员耕完地回公社时,我们一帮小家伙却早早地爬到拖车里,趁机过了把“坐汽车的瘾”。
我10岁那年,一位在城里工作的乡亲家来了一辆送煤的大货车,那家的孩子可得意了。大冬天的,我们和村里的许多孩子爬到刚卸过煤炭的车厢里,玩得可高兴了!无论家人怎么叫,连吃饭都顾不上去吃,怕回来时没有位置了。
那时乡下的公路上汽车还很少,我们一见到汽车过来就远远地停下等汽车过后,才开始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农民的干劲十足,收成和收入成倍增长,人民生活普遍提高,许多人家陆续购买了自行车、摩托车、拖拉机。还有的做生意、搞工程的人家开进了大货车、小轿车,再也没有人把汽车看作“稀罕物”。
1991年,我从乡下走进了城市,在临夏市的一家新闻媒体做记者。刚到城里,看到街道上的汽车稀稀拉拉。据了解,那些车基本上都是机关单位的公务车,我所在的单位里竟然没有一辆车,领导下乡、开会都是骑自行车。
真正坐汽车是参加工作后的第二年。一天,单位安排我去采访全市公路建设观摩大会,第一次乘上了公家的小轿车,那一刻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内心还充满了激动。
2002年,我成了州运管局的一名新闻宣传报道员,对临夏交通运输业比较熟悉。据最新统计,目前,临夏州公路通车里程达6800多公里,其中农村公路5300多公里。全州124个乡镇均通了四级以上沥青(水泥)路,1149个行政村全部通沥青(水泥)路,实现了乡、村两级全部通油路的目标,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省道为骨架,县乡公路为支线,村道为脉络的“五纵五横”交通网络。全州共有道路运输经营业户399家,营运车辆达35087辆,其中:营运客车5233辆,货车27854辆,出租车1578辆,公交车422辆;汽车租赁公司38家。等级汽车客运站6个,乡镇客运站93个,行政村停靠站(亭)1025个。全州124个乡镇全部通了客车,通客车率达到100%,1149个行政村有1119个通了客车,通客车率达97.3%。
而今,想想当年稀罕的汽车,再看看街道上川流不息的车流,看看穿梭在村子里的一辆辆客货汽车,看看自己上下班乘坐便捷、实惠、安全的公交车,出门打车便捷舒适的交通条件,再看看很多家庭拥有的小轿车,连自己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交通强国是党的十九大赋予我们交通人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我相信,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大好形势下,临夏交通与全国一样,一定会日新月异,更加便捷畅通!
新闻推荐
(接10月11日4版)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7年),蒙古军破河州,置吐蕃宣慰司都元帅府,府治设在河州城内,有大量的蒙古军驻扎。元世祖至...
临夏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夏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