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信心成就年轻的工匠 ——记临夏州首届“河州工匠”获得者彩陶修复师喇世雄

民族日报 2017-05-18 09:10 大字
 

彩陶是古人留给后人看得见、摸得着的最直观的文化遗产。如今在临夏,彩陶仿制品作为一种工艺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它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也使马家窑文化发扬光大。 

巧手出天工。跨越千年历史,彩陶修复既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在临夏市,有这样一位80后青年,他从小跟随父亲栖于静室,倾听彩陶的“声音”,与文物对话,用匠心守护古人智慧,用耐心重现古物光芒,用修复传承延续古物的生命力量。他,就是彩陶修复师喇世雄。 

近日,记者来到临夏市老花市古玩市场,走进了喇世雄的彩陶修复工作室。首先看到的是各种残缺的陶器及碎片,而这些碎片通过喇世雄分拣、拼凑,最后将还原成一件彩陶工艺品。 

今年29岁的喇世雄一边与记者交谈,一边忙着手里的活儿,拼对、粘接,一套流程下来,每个动作都是那么娴熟。对于我们的赞叹,喇世雄谦虚地说:“熟能生巧。” 

“这是马家窑文化马场类型的,在土下埋了3400多年,经过地震等灾害而破裂了,现在将它修复完整大概需要两天时间,难度在于把裂缝修补起来。有些还原复旧后必须重新画上纹路,把损坏的缺口用泥捏好粘贴上去,然后磨光,再调色、绘彩,最后复原成彩陶工艺品。”喇世雄向记者介绍了整个工艺流程。 

临夏位于黄河流域,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彩陶出土数量巨大,并且造型优美、色彩绚丽,在全国首屈一指,被美誉为“彩陶之乡”。而将这些精美的彩陶展现在大家眼前,是喇世雄最大的心愿。 

喇世雄,1988年出生于临夏市,现任甘肃省马家窑彩陶协会理事、临夏市溯源马家窑彩陶文化传承有限责任公司经理。喇世雄的父亲从事彩陶修补技艺二十多年。多年来,父子二人不断摸索研究制作彩陶的技艺,掌握了上百种彩陶泥罐的画法和烧制技术。过去作坊式的生产也只是小打小闹,“量”上不去,销路也打不开。这几年,国家提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临夏州各级政府也开始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并对临夏的彩陶文化加以保护、传承和宣传,这让喇世雄看到了彩陶产业发展的前景。 

“我虽然年轻,但制陶经验已经有十多年了,从小就受到父亲的影响和耳濡目染。上初中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帮父亲干活,有了彩陶修补、制作、绘画的功底。可以说,是在彩陶泥堆里长大的,对彩陶有着一份独特的感情。”喇世雄告诉记者。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年轻的喇世雄子承父业,决定做大做强彩陶工艺品生产规模,扩大影响力。2014年,他创办了临夏市首个马家窑彩陶文化传承公司。“现在临夏的彩陶仿制品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经常被作为礼品馈赠,彩陶文化正在逐步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喇世雄对彩陶工艺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记者发现,喇世雄仿制的彩陶大多是依照博物馆以及书本中的样子,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制作完成的,彩陶的样式多种多样,有盆、钵、壶、瓮、罐等器形,图案有垂幛纹、水波纹、同心圆纹、重叠三角纹、漩涡纹、蛙纹和变体鸟纹等上千种。销售价格按照制作工艺、样式、体积和包装等不同,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这些仿制的现代版彩陶工艺品正成为一种马家窑文化的标志流向民间,也成为推广当地文化的名片。

“我们的手艺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我父亲的手艺是我爷爷教的,传到现在我想把它继续传承下去,展示更多、更好的作品,让世人通过我的作品了解远古彩陶艺术。”喇世雄说。

摒弃浮躁,宁静致远,精致精细,执著专一。彩陶修复师喇世雄带着一颗沉静、坚韧的“匠心”,决心将临夏厚重的马家窑文化传承并发扬光大。

相关链接:喇世雄部分获奖及荣誉

2015年9月,作品黑陶荣获2015临夏国际食品民族用品博览会暨第三届“燎原”杯民族用品展销评奖活动金奖。

2016年10月,作品黑陶荣获2016临夏国际食品民族用品博览会暨第四届“百益城”民族用品展销金奖。

新闻推荐

一流的学校一流的管理——临夏中学教育教学实现质的飞跃

临夏中学(新校区)鸟瞰图2014年至2016年,临夏中学本着“传承、创新、引领、育化”总体构想,高标准设计,高质量要求,政府投入资金近1亿元,完成了新校区一期项目建设。建成了总建筑面积12064平方米的学生综...

临夏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夏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