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精神家园的守望者——记水彩画家陈曙明

民族日报 2017-04-04 10:07 大字
 

麦场一角

对于一个长期从事绘画创作的人来说,艺术就是生命,艺术就是灵魂栖居的厚土。 

在我的朋友圈里,有这样一位的画家,他少年时代就钟情于水彩画,且显露出他非同寻常的绘画天资。上个世纪——恢复高考后的1978年,他作为临夏为数不多的美术专业考生,参加艺考,被录入西北民族学院(现西北民族大学),是当年唯一通过艺考的考生。

他生来积极乐观,利用工余时间寄情于水彩画,在瓶插的丁香、葵花、八瓣梅中寻找心灵难得的恬适和宁静。即便是农家惯见的青蔬、山货、泡菜坛子,也成了他用来品味人生的依托,画在画里,润在心里。 

记得在那个物质匮乏、生活拮据的时代,人人掐着手指头精打细算地过日子。可他呢,画兴一来,即买时令鲜果和饮品,巧布景物,用虔诚和色彩诠释家居的温馨。现在看来,画中带有些许“小资”情调的意蕴,无疑是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了。当时,国家实行六天工作制,星期天显得尤为珍贵,而他却在这一天,总是兴致勃勃地约上画友,骑上单车,带上画画的家什,一溜烟地前往乡野深外,用淋漓的水韵和亮丽的色彩,感受艺术的愉悦,释放率真的性情,放飞心中的梦想。四十多年过去了,年逾六旬的他,如今仍然快乐醉情地徜徉在水彩画的世界里,他,就是临夏州著名水彩画家陈曙明先生。 

懂画的人都知道,水彩是一个桀骜不驯、难于驾驭而又独具魅力的画种,虽然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受到人们的推崇,但在我国美术领域,它却过长时间的屈就于国画、油画和雕塑等这些大画种之下,游离在美术交响乐的边缘,扮演着舒缓柔曼的“小夜曲”角色。好在近二、三十年来,从事水彩画创作的画家们,耐于寂寞、潜心探究,时至今日,已是硕果累累,在比肩大画种的同时,精品佳作频见大展或各种传媒,这让那些视水彩画为绘画入门的练习科目,搜集素材、草构创作图稿的便捷手段的人们刮目相看。其实,画种是无大小的,但凡是遵循艺术之规律,有生活体验,建立在真情实感上的作品都堪称是好的作品。当然,技艺的精湛是必须的,至于画家如何在技艺的学习、借鉴和交流中做到更好,画得更高,这就要看我们的画家是不是能保持可贵的心灵纯粹和务实的精神了。

从陈曙明先生四十多年水彩画研创的心路来看,低调谦和的做人,认真敬畏的做事,就是他单纯的处世之道。常言说得好,画如其人,画境就是心境。对我来说,欣赏曙明先生作品的机会是蛮多的,我发现他对人、对事、对物都一贯的坦诚,有时坦诚得近乎直白。解读他的《雪霁》一画,我们不难发现,全开的画纸上描绘的不是大山、大水的大风光,而是乡野灌木丛生的坡地一角,土坎上下的树木经他收放自如的处理,营造出冷灰色调下统一、协调、静谧的一方画面空间,坡地上极具天趣的野雪,虽为北方之常景,但在画家的眼中,它就是一种精神,就是心灵的洁和净。作为观者所能体验到的就是一种踏实的朴素和散发着泥土味的静雅了。与《雪霁》相比,同属一年画的《艳秋》也是全开的纸,淋淋漓漓的金黄色,把一个“艳”字渲染得不沾一点尘埃。看那前景的水泊,映照出的是周边含蓄的景物和朦胧的色彩,浅波动处犹觉小鱼嬉戏、草木荫下恍闻蛙声和鸣,这既是静秋的低吟,也是闹秋的咏叹,可见他对颇具诗意的秋日是何等的迷恋!

光和色对先生来说,是生命最好的滋养。他的水彩画,基于扎实的功底,不修不饰、远离媚俗,取油画之细腻和浑厚,扬水彩之酣畅淋漓,作品里看不到容易造成画面硬伤的霸气和戾气,看到的是画家籍以作品所传达出来的静气与和气。2015年,先生曾赴甘南州扎尕那采风写生,数天下来,收获颇丰。当年年底,以一幅题名为《扎尕那》的作品参展,在“丝路情怀绚丽甘肃”甘肃省水彩、水粉画大展中荣膺一等奖;2016年,又《麦场一角》在“2016甘肃写生作品展”上喜获二等奖。对绝大多数作者来说,能在全省数千名作者角逐的省展上,入选已很不易,更何况在众多优秀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殊荣,实属难得。这些成绩的取得,应该说是得益于他对水彩画的钟爱和对艺术的虔诚。 

与先生相识多年,我是了解他的,不少人认为,他就是一个活脱脱的老顽童,快乐、健谈、喜欢开玩笑。其实,他何尝不是一个善解人意、热爱生活和善待朋友的人呢?与他相处的快乐,完全来自于他对你的那份真诚。作为至交、同行和道友,我愿意让更多的人了解先生,关注先生,深刻地了解他的作品和作品背后那些不被外人所知的故事。

新闻推荐

省卫计委考核临夏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本报讯(记者尹始学)3月28日,省疾控中心副主任何爱伟带领专家组一行对临夏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考核。考核组对临夏州2016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涉及的组织管理、资金管理、项目效果、城...

临夏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夏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