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人物纹青花瓷盅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要品种之一,清康熙时青花瓷发展到了鼎峰。临夏州博物馆收藏的一件人物纹青花瓷盅,可以说是代表了明代青花瓷的艺术成就。
该藏品高4厘米,口径7.3厘米,底部圈足径3厘米,重0.077公斤。1985年10月3日出土于临夏市红园新村明代墓葬,属二级文物。通体施白釉,撇口,深弧腹,矮圈足。釉下绘青花人物纹婴戏图。内壁口沿处饰一周白地十字纹,底心饰寿山江涯图。外壁通过人物、竹子、小草、石头等纹饰,传神地表现了四小童分两组在竹林中手持竹叶嬉戏打闹的场景,形象而生动,极具生活情趣。色彩秀丽清雅,人物刻画逼真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惟妙惟肖,充分展现其灵动与优雅。底部有楷书“正德年造”四字款。
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正德年间(1506—1521)的青花瓷釉质发色灰蓝,气泡密集,深腹碗、带座器等流行,后期多见大器。纹饰常见的有凤穿花、鱼藻、狮子绣球、庭园婴戏、树石栏杆、莲托八宝等,绘画较粗。碗盘底心下塌,碗出现鸡心底。器底多见窑红、粘砂、跳刀痕等现象。年款有四字和六字楷书款,个别用“造”字。
瓷器人物纹始于唐,但所见寥若晨星;进入宋代,情况有所改观,以婴戏图最为常见;至元,人物纹成为瓷器的一项重要装饰内容;到了明特别是明后期,由于戏剧、小说、版画等兴盛,瓷器人物纹题材十分丰富;入清,题材以生活内容为主。清末民初,由于海派画风在瓷器上的出现,其纹饰变得雅俗共赏。瓷器绘画来源于中国画,但与之不同,在瓷器上作画由于受到其弧形表面的限制,在构图、透视效果上必然与传统水墨画有相悖之处,而且画面还必须符合瓷器的造型,要给人以视觉上的平衡,因此瓷器上的人物纹无论从任何角度欣赏都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绘画艺术精湛,特征鲜明,明代人物纹青花瓷盅可谓工笔与写意齐飞,色彩(青花)与白釉相衬,很好的将艺术与生活相结合,古人云:“人之美在心,瓷之美在意。”人意相同,可谓大美矣。 (马玲)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临夏市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做大经济总量、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举措,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创新扩大招商引资,以项目大建设促进全市发展大进位。今年,全市计划实施各类重点项目110个,总投资366.75...
临夏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夏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