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河州八景”考证
“河州八景”是明代以来文人学者根据河州境内的历史文化、风景名胜的影响力,推选出的河州境内众多景观的典型代表。本文根据历史文献记载,结合实地考查,对清代的“河州八景”从具体位置、景观内容进行了考证。
临夏,古称河州,位于黄河上游,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历史上是大禹治水的源头,沟通中原与西域政治、经济、文化的纽带,古丝绸之路南道之要冲,唐蕃古道之重镇,享有“河湟雄镇”之美誉。
临夏历史悠久,秦汉以来,中原王朝在这里设县、置州、建郡。十六国时,前凉张骏太元二十一年(公元344年),分凉州地置河州,河州之名自此始。民国2年(1913年)时甘肃省政府改定各道、县制,将河州改为导河县。民国18年(1929年)1月1日,国民政府内政部改定甘肃部分县名,将导河县改名临夏县。1956年11月,临夏回族自治州成立,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个回族自治州之一。
两千多年间,河州尽管数次更换域名,但其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秀美的风光享誉陇上,历代文人骚客留下了大量描写河州美景的诗篇。早在明嘉靖年间,时任临洮府通判的山东举人刘承学在游览了河州的众多风景名胜后,写下了著名的《凤林八景》组诗(因唐代在河州设立过凤林县,故有此景诗名称),其实就是最早的《河州八景》诗。组诗中分别用“镇阳清和”“北楼题咏”“青山萃玉”“高岗栖凤”“洌泉济暑”“土门带险”“茅龙合瀑”“泄湖鸣雷”八首诗,第一次以诗作的形式对河州境内的河州城镇阳楼、镇北楼、太子山、凤凰山、城南玉泉、土门关、黄河与洮河交汇处、泄湖峡等八处美景进行了重点描写。
到了清代中期,在借鉴明代刘承学《凤林八景》的基础上,清代文人学者根据河州境内的历史文化、风景名胜,推选出了新的“河州八景”,成为河州境内众多景观的代表。此八个景观分别是“积石神功”“古观仙踪”“丹凤晚霞”“白塔晨钟”“长桥卧波”“老松参天”“松岩叠翠”“露骨积雪”,并载入民国黄陶庵总纂的《续修导河县志》古迹篇,同时民国时期河州诗人张质生还撰写了《河州八景》古体诗各一章。本文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并进行实地考查,对清代的“河州八景”从具体位置、景观内容进行了考证。
新闻推荐
在刘家峡库区西岸的临夏县河西乡,有一个小村子叫杨家村,进入四月,这个不足1平方公里村落的田间地头,杏花、梨花、桃花次第开...
临夏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夏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