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果村”里的浓浓乡愁

民族日报 2020-04-18 12:22 大字

在刘家峡库区西岸的临夏县河西乡,有一个小村子叫杨家村,进入四月,这个不足1平方公里村落的田间地头,杏花、梨花、桃花次第开放,形成一幅春日美景图。

4月10日,记者来到杨家村时,看到田野里、道路边,赏花的游人络绎不绝。农家院落、巷道干干净净,掩映在鲜花中,别有一番风情。

赏花人喜悦,而花的主人们更喜悦。村支书杨元清说:“这是一个100多户450多人的小村,全村600多亩土地都是果园,大多种植杏树、李树、梨树、桃树,还有花椒等。”

50多岁的村民蒋尕萍指着李园和杏园说:“这两个园子都是我家的。”记者一看,有100多棵李树和50多棵杏树,不仅花开得旺盛鲜艳,而且树形特别好看。交谈中得知,蒋尕萍还有一个花椒园和梨园,全家15亩地都是果园。“每年开春,我家的李子和杏子被青海西宁的水果商贩付了定金。20多年来,我们一家人的生活全靠这果园。”蒋尕萍开心地说。

记者了解到,杨家村人栽树的历史很久远,像蒋尕萍一样的农户还有很多。记者与村民杨元清、杨元玉、杨元和等人交谈时发现,他们每个人的故事里流露出一股浓浓的乡愁——

过去的杨家村名声很大,不仅家家户户有果园,而且还种植西瓜、小香瓜、辣椒、番瓜、茄子等。由于杨家村地处大夏河岸边,种出的瓜果蔬菜品质好,加上离临夏市只有10公里的路程,一直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上世纪70年代至2000年,杨家村的早酥梨、红巴梨、小香瓜都由州外贸公司收购,销往全国各地。当时,村民杨胜利等就是靠经营果园成了全镇有名的万元户。以前,村民的经济收入全靠瓜果蔬菜,村子里几乎没有出门打工的人。

这几年,由于各地反季节果蔬的大量上市,杨家村的蔬菜水果失去了优势,卖不上钱,村民们不想种蔬菜,还有人想毁树还田。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当杨家村人认为种植蔬菜瓜果没有出路的时候,临夏县提出“要把河西乡打造成全域全季旅游示范乡”。这对杨家村村民来说,真是天大的喜讯。去年,杏子、李子成熟后,游客纷至沓来,人们一边欣赏风景,一边采摘水果,还有不少游客询问“瓜瓜子种了没有?”

这一切,坚定了村民们搞乡村旅游的信心,他们从去年年底开始准备,集中整顿村里村外、田间地头的环境卫生,对所有果树精心修剪施肥,并在果树下面种上了西瓜、小香瓜、辣椒、番瓜、茄子等瓜果蔬菜。

今年的春天姗姗而来,面对赏花踏青的游客,村民都热情地招呼:“等杏子、李子、瓜瓜子熟了,请你们一定再来品尝!”

新闻推荐

临夏点对点输转劳务助农增收

本报临夏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张志强)近日,临夏县第六批260名农民工搭乘6辆“就业直通车”赴厦门市思明区务工就业...

临夏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夏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