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土窑:从靠天吃饭到产业脱贫的蜕变

民族日报 2018-05-17 09:52 大字
 

“村里群众的思路转变了,再不是以前的老脑筋,大家都在想办法多发展一些产业、多赚一点钱,争取早日脱贫,不拖后腿。”在临夏县掌子沟乡白土窑村的一块农田里,一社社长马忠祥边拔草边说。 

白土窑村位于临夏县西南部,属高寒阴湿山区,田地多为山地或者坡地,不适合大规模耕作,但比较适宜种植中药材。村“两委”看准这个优势,自南光集团公司帮扶白土窑村以后,帮助群众种植中药材,给种植中药材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亩补助1000元、非建档立卡户每亩补助800元的优惠措施。 

“今年3月,我们白土窑村成立了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共计种植当归、育苗675.5亩,其中98户自种539亩,参与合作社土地入股63户种植136.5亩,预计年底亩均收入可达2000元至3000元。若市场价格有波动,我们将对药材进行库存,加工后再出售,进一步提高种植收入。”村支书马进良告诉记者。 

有了产业,脱贫就有了指望。从以前的靠天吃饭到现在的靠中药材产业赚钱,白土窑村村民的心里都有一个小算盘。 

“我给你算一下,我们家有6亩地,以前全部种麦子、油菜、玉米,一亩地一年下来,油菜能挣500块钱,小麦能挣300块钱。去年,在村委会的引导下,我先试种了一亩当归,投入的成本也比较高,一亩地投入2500元,但一年下来能赚四、五千元,所以我今年又种了3亩多药材。”一社村民马胡赛尼给记者算了这么一笔账。 

既然种植中药材收入这么好,为什么不全部种植中药材呢?马胡赛尼乐呵呵地说:“种药材虽然赚钱多,但投资也高,剩下的3亩地我种了油菜和小麦,这样一年下来还能吃上自家榨的油、自家磨的面,我们的小日子过得滋润得很。”

原来,种地也讲究“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智慧的农民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一社的马吾麦家里有6口人、4亩地,通过入股合作社,他们家的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我们家的地都入股了,1亩地一年给300块钱,6口人在合作社打工,每人每天能挣90块钱,既能顾上家,还能挣上钱,这个买卖不赔本。”马吾麦高兴地说。 

扩大了种植规模,那么中药材的销路怎么办?村支书马进良这么回答:“药材成熟以后,由合作社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群众不用发愁药材卖不出去了,而且下一步我们计划修建一座1000平方米的中药材加工厂房,购置2台药材烘干机,做药材深加工,这样出售的价格也能更高一些,加工厂还可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一举两得的好事。” 

记者了解到,掌子沟乡政府积极联系上级部门,争取到南光公司帮扶资金243.5万元,在白土窑村依托村集体合作社,建立了白土窑村中药材种植基地和农村“三变”改革示范基地,按照“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合作社带动引领、农民入股分红”的方式,让种植户直接参与,降低了种植风险,减轻了成本负担,既能把更多的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进行劳务输转,也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增加群众收入,为脱贫致富奠定坚实基础。

新闻推荐

2018年4月份临夏市场蔬菜价格监测报告

4月份,前期气温偏高,有利于设施蔬菜生产,后期降水及时,适宜露地蔬菜生长。本地蔬菜批量上市,外来蔬菜物流顺畅,价格普遍下降。4...

临夏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夏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