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基层书写靓丽人生 记全省优秀驻村工作队队员徐光文
春节前夕,记者来到临夏县掌子沟乡达沙村,只见一排排新建的砖瓦房整齐划一,一条条宽敞、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直通各家门口;文化广场上,几位老人围在一起下象棋,孩子们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一幅安居乐业的新农村新生活场景展现在眼前。
达沙村位于临夏县西部,是一个高海拔的山村,全村245户群众居住在两座大山之间狭长的山沟里。在这个1000多人的村子里,生活着回、汉、东乡、藏、撒拉等多个民族。曾经,该村是一个深度贫困村,信息闭塞,交通不便,“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该村行路难的真实写照。
自从***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短短几年间,该村的危旧房改造率、自来水入户率、水泥路通户率等相继达到了100%,适龄学生入学率100%……群众的生活呈现出逐步富裕的新气象。
“我们村之所以有了今天的变化,主要是党的***政策,还有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队员、村党支部副书记徐光文等为村里的发展出谋划策。”在谈到该村发生的巨大变化时,村支书马祎说。
徐光文是州文联的一名干部,6年前,他被安排到达沙村,担任了该村的党支部副书记。一到达沙村,徐光文就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展开了各项工作。在他的民情日记中这样写道:“通过几天的调研,我认为制约达沙村经济发展、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因素有:一是群众接受教育年限太短;二是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基础设施薄弱;三是还有部分群众没有接通自来水……”
掌握了村里的实际情况后,徐光文和“村两委”班子成员逐户查看水管线路、测量自来水管道长度、争取项目立项等工作同步展开。“施工初期,因开挖管道,个别群众吃水受到影响,产生了情绪。为此,徐光文几次登门做思想工作、疏导情绪,才使得工程如期顺利完成。”村主任王利云说:“没有帮扶干部的努力,我们村里的发展就不会这么顺利。”
随后,徐光文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又开始了新的奔波,先后协调州县财政部门、交通部门在该村实施了“以奖代补”“一事一议”等项目,三年间,7个社的主干道和巷道全部实现了硬化。路修好了,达沙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瓶颈也打通了。“自从道路硬化后,我们再也不害怕下雨了。娃娃们上学,我们下地干活很方便了。”二社群众马由素夫如是说。
几年间,在达沙村先后实施了危旧房改造、易地搬迁、村社道路硬化、人畜安全饮水等12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只有解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现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群众摆脱贫困的难题。”茶余饭后,徐光文思考着这个问题。
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2014年春季,徐光文先后筹措6万元,给该村引进了当归、松树苗,并扶持部分群众进行了种植。当年试种的10亩当归,一年下来,种植收益达到了5万元。群众尝到了甜头,连年增加种植面积,目前,村种植面积达到了500多亩。同时,还协调畜牧等相关单位,积极争取特色养殖项目,动员群众进行獭兔养殖,目前,该村已建成獭兔规模养殖场1个,养殖点25个,较大规模养殖户有5户,进一步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
文化教育程度低,外出务工无技术,是该村当时的又一现状。为此,徐光文和“村两委”班子联系县上扶贫办等部门,在村里相继开展了牛肉拉面、汽车驾驶及维修、建筑技术、刺绣和雕刻等技能培训,让掌握一技之长的群众外出务工,提高稳定的工资收入。据了解,近几年,该村每年劳务输转600多人次,实现劳务创收200多万元。
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起来了,富民产业培育起来了。2015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底的2000元跃增到5000多元,实现了整村脱贫。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17年9月,徐光文获得了“全省脱贫攻坚优秀驻村工作队队员”荣誉称号。面对荣誉,他只是淡淡一笑,他表示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今后将继续奔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上。
新闻推荐
临夏县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公告编号:LXTK2018003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及国土资源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经临夏县人民政府批准,临夏县国土资源局决定在...
临夏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夏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