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本期焦点】壮大特色产业 激发脱贫动力 甘肃省产业扶贫助农增收走笔

甘肃日报 2018-02-01 05:26 大字

本报记者洪文泉薛砚

日前,记者奔赴陇原各地农村,不论是在临夏、定西,还是在平凉、庆阳,脱贫产业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

近年来,甘肃省各地结合当地实际,改变过去单一的传统农业模式,发展多种富民产业,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稳定致富。各地有特色,村村有产业,已经成了甘肃省产业扶贫助农增收的真实写照。

特色产业如何选择

没有产业,脱贫攻坚就如“无源之水”。但是,各地如何选择一个“服水土、有市场”的特色产业呢?

一些地区借助自身气候、地理优势和种植经验,找到了适合当地的特色产业。兰州市依托高原夏菜产业,建成国际高原夏菜副食品采购中心,弥补了东南沿海及东盟、西亚夏季蔬菜供应的缺口;陇西县借助中药材种植产业,建成首阳中药材交易市场,入驻中心的企业有500多家,药材经销商有3000余家,黄芪交易量占全国黄芪交易量的80%以上……

对于没有明显产业优势的地区来说,选对产业就显得更为重要。临夏县认为,他们“北有兰州高原夏菜种植、南有甘南牧区养殖”,如果效仿其他地区大面积种植蔬菜或扎堆搞畜牧养殖,当地产业的特色就很难显现,市场竞争力也将大打折扣。

在实践中,临夏县探索出一条新的思路,发展高效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大型科技园区,引进种植优质、高产、高效花卉苗木和名优水果及特色蔬菜。用当地一位农业企业负责人的话说,就是“为藏区群众供应新鲜果蔬,为城市居民培育观赏花卉,为南来北往的游客提供高品质的生态旅游环境。”

临夏百益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日光温室里,2万多株从深圳引进的蝴蝶兰含苞待放,相邻的新型钢架大棚内,经过绿色认证的改良版“章姬”草莓已经成熟。

“蝴蝶兰每株进价13元,经过4个月的培育,每株上市价格达25元左右,利润十分可观。”对于负责温室的县农牧局技术员李瑜来说,仅仅是他与其他9位同事负责技术指导的100座日光温室,每年都能为当地农户带来一大笔收入。

“这才仅仅是开始。”据县农牧局局长杨兴德介绍,临夏县北塬地势平坦、灌溉便利,气候温和、光照充足,依托这一自然优势,县里在此设立农业科技园区,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园区内辖10个乡镇、81个行政村,已累计建成钢架大棚4365座、日光温室7133座,种植蔬菜3.7万亩、特色林果7.2万亩,直接带动5000多户农户增收。

去年以来,甘肃省先后投入46.7亿元,因地制宜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特色优势产业面积达3313万亩,一年间新增特色优势产业110万亩。同时,还新改扩建规模化养殖场772个。

龙头企业怎样作为

有了产业,就要解决如何“扶”贫。怎样在发展特色产业的过程中,遵循市场规则,凝聚社会力量,为贫困群众打造一个强有力的“火车头”,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提供牵引力,是各地需要面对的另一个难题。

通过实践,省内各地政府逐渐意识到,培育壮大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促进农牧户和市场有效对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经过几年的培育和发展,已经有一大批优质企业在各地成长起来。其中一些企业开始积极发挥社会作用,通过流转土地、发展合作社和解决贫困户就业等模式助推脱贫致富,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在农户和市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甘肃蓝天马铃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定西市安定区一家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常年带动当地6万多户农户种植马铃薯,户均从马铃薯产业增收4000多元。不仅如此,该公司探索出的“蓝天贷”信用担保新模式,有效破解了新型经营主体和贫困户融资难题。

“群众发展产业不愁钱,银行贷款不愁风险,保障了金融扶贫的良性循环。”据该公司副总经理李仲介绍,“蓝天模式”是蓝天公司以企业实力和信誉作担保,为马铃薯种植合作社和贫困户担保低息贷款,同时通过订单农业高于市场价收购贫困户种植的马铃薯,由公司加工成优质淀粉后进入市场,利润再用来集中归还银行贷款。

据了解,3年多时间里,蓝天公司已累计为合作社和贫困户担保贷款2.8亿多元。鉴于“蓝天贷”的健康运转,今年,多家银行已将蓝天公司的授信额度提升至10亿元。

面对同样的问题,庄浪县委、县政府主动作为,创新思路,组建了县属国有独资企业——庄浪县农业产业扶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下设种植业、林果业、养殖业3个子公司和18个乡镇分公司,联结293个行政村87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带着大家一起闯市场。

去年8月,全省大力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庄浪县委县政府瞅准了“三变”改革的发展潜能,大胆尝试,积极引导贫困户以资金、土地、劳务入股合作社,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实现“产业连体”“股权连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创新了产业扶贫发展模式,使庄浪县成为甘肃省“三变”改革的先进典型。

截至目前,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10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8.48万个。

内生动力从何而来

政府搭平台,企业架桥梁,发展特色产业的“蝴蝶效应”逐渐显现:贫困户看到希望,参与其中,激发出他们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说心里话,但凡有一点办法,谁愿意过这样的穷日子?”镇原县庙渠乡黎明村村民张刚刚说,多年来,他苦于生活贫困,却又没有致富门道。

38岁的张刚刚是村里典型的贫困户,因学、因病、因婚3大致贫因素,他家就占了两个:3个儿子都在上学,每年要花费1万多元的杂费;女儿又身患脑瘫,看病先后花去10万多元。几年下来,原本条件就一般的家里早已是债台高筑,生活举步维艰。

全家8口人等着吃饭,对于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张刚刚来说,却只能依靠家里养殖的十来只寒羊、山羊产羔卖钱,一年到头苦出来的三千多元还不够还账。

“只要贫困户有脱贫的想法,我们就会竭尽全力给予帮助。”庙渠乡一位负责同志说,为了帮助张刚刚脱贫,去年6月,村干部带他前往镇原县殷家城乡的一家湖羊养殖合作社参观,并积极为他撮合合作伙伴抱团发展。

湖羊繁殖率高,出栏时间短,而且当地的湖羊都由龙头企业订单收购……参观回来没几天,张刚刚就与另一位有脱贫意愿的贫困户共同筹资1.5万元,改建羊舍60平方米,购买了20只湖羊基础母羊。截至目前,张刚刚的羊舍里已经产羔19只,年后出售保底也有一万元的收入。

“按照合作社帮我制定的计划,3年就可出栏肉羊200只,到时候就真脱贫了。”看着自己的羊舍,张刚刚充满信心地说。

为了增强贫困户参与产业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甘肃省还创新劳务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据了解,去年甘肃省完成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培训20.85万人,输转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63.4万人,占有输转意愿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总数的97.2%。

新闻推荐

确保村“两委”换届选举依法规范有序进行

本报济宁12月19日讯(记者朱雪梅)今天下午,副市长周凤文到济宁经济开发区马集镇,对村“两委”换届筹备及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周凤文到马集镇政府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现场实地查看...

临夏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夏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